黄雪峰:“口语交际”教学四步曲
发布时间:2014/12/22 21:46:57
古人语“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今有美国把“舌头、美元、电脑”蝉联为三大战略武器。这说明了从古至今,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探究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 用心倾听,养成习惯
倾听,反映了一个人在口语交际中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金波的诗歌《用目光倾听》完美地诠释了倾听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首先,从外显行为上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1.教师示范。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所以教师是学生的活教材,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因此,当学生发言时,我总是面带笑容注视着他,并依情况用眼神、点头等无声语言鼓励、赞赏、提示他。这不但能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也对学生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2.榜样引导。在教师的示范下,有一小部分同学会跟着用“目光倾听”,但还是会有一大部分同学,觉得此时“事不关己”,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注视”发言者,并要求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用欣赏、友善的目光“倾听”同学的发言。对于表现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受表扬的学生做的越来越好。一部分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开始认真倾听。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由老师的“强调”,走向“自觉”,养成习惯,做到听话时眼睛看着对方,手不做其他事情,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对方讲话。
其次,训练学生怎么听,即培养倾听的内涵底蕴。1、学会边听边归纳。如听一句话,要学会抓主干、抓中心词;听一段话要学会抓主要意思,尤其注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2、学会边听边观察,透过说话者的语调、表情等,体会语言背后的隐含意思,也就是话外音,让学生眼到、耳到、心到,提高倾听能力。
二、创设氛围,自由表达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培养口语交际教学的理想境界,是诱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到“忘我”的“生活”意境,让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是在训练口语交际,感觉就是在“拉家常”。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潜能必将得到激活,显示出超水平的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句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亲近学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想说话,有话说”,以此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有次,我在训练学生用“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个表达形式说话时,我先主动和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微笑着说:“你好,我有一只铅笔。”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理解,可不一会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自己的铅笔,大声说:“你好,我也有一支铅笔。”接着,我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大家纷纷争着和我对话。这时,我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说。孩子们跃跃欲试,被激活的思维犹如潮水冲出闸门。不一会儿,全班四十几个孩子,差不多人人说了一次。
此时,我提高了要求:“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又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课堂上的小朋友兴高采烈,精彩不断。简单、平常的一个句式,对学生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深情,训练时,没有华丽的媒体,没有引经据典,而是走向学生中间,在不经意的一问一答中,使学生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
三、注意积累,运用迁移
1. 借助课文,提供“说”的基石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要想出口成章,得有丰富的语言储备做基础。课文是语言的宝库,.借助课文,提供“说”的基石文中有生动优美的词语、言简意赅的成语;有通俗易懂的俗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还有那生动的比喻,整齐的排比,形象的拟人……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语言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及时摘抄积累,使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就能做到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2. 关注生活,提高“说”的质量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我们所阅读的文本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流传了许多蕴涵着深刻哲理的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等。如果将这些内容积累起来,那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更具生动性、趣味性。所以,我鼓励学生学生多读、巧记、善用,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高谈阔论”,相信他们在自己的“说话”声中,将会更自信地面对生活。
四、及时反馈,强化训练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处于口语交际的兴奋状态时,他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言语是否合适得体,因此,我常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话语,然后现场播放,让学生从“当局者”转型成“旁观者”,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再请他人评价,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点评。评价时,首先要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教师点评时,可以从语音入手,让他们把字音读准;从词语、句子入手,培养语感,掌握说话的技巧,姿态、感情是否恰到好处,通过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评价氛围,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改善提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如何更有效地使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力求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走进课堂,自信地走向生活。
作者:黄雪峰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郭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