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丽芬:创设情境,快乐习作

发布时间:2014/12/24 15:03:3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扩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感情,让学生好学、乐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写作呢?我进行一些尝试:

一、抓住“突发”,即兴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成为学生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住生活实景以及一些突发的无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很多时候学生的感受停留在表层上,更需要老师为他们做现场启迪,让校园里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如四月的一天,正值家乡枇杷成熟旺季,我本想上新课,可我发现教室垃圾桶里有一小袋完好无损的枇杷,那熟透的枇杷是刚摘不久的非常新鲜。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将那袋枇杷提了出来,并介绍此枇杷是从垃圾桶捡出来的,并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老师真是莫名其妙,提一袋枇杷干吗?”有的说:“老师也太脏了,敢从垃圾桶里拿出枇杷。”有的说:“刚看到这袋枇杷,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接着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七八颗枇杷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这些枇杷没被扔进垃圾桶,它的滋味会是怎样。孩子们兴趣盎然,滔滔地说个不停,可这不是我的所要的。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件事教育同学们不要浪费,要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当时,我说:“同学们,刚才你们把这些枇杷描述得这么好。见到这么新鲜香甜的枇杷却被扔在垃圾桶里,又有何想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在漫骂扔枇杷的人缺德,有的在为枇杷的命运感到遗憾,有的在追究谁是枇杷真正失主,有的念《悯农》的古诗劝告扔枇杷的人……为了不让扔枇杷的在众人面前难堪,我把话题扯开,引导学生课后秘密调查,我让学生把今天这节课发生的事写下来,即可以写这节课,也可以写扔枇杷这件事,题目自拟,看看谁写得最棒,作文收上来了,我很兴奋,单单题目有《枇杷旅行记》《是谁丢失的枇杷》《枇杷案件》《这是谁干的?》《枇杷在哭泣》《枇杷的风波》《老师的“阴谋诡计”》《一节课引起我的思考》……学生都能写出自已的真实的想法,扔枇杷的同学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决心以后不再浪费粮食。这次我让孩子明白,作文就是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表达清楚,写具体再融入个人的想法就是。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及时捕捉生活中意外的突发事件,善于引导孩子们从感兴趣的人和事,从喜闻乐见的事入手,抓住学生内心的感兴,顺乎他们内心的驱动而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写作。

二 、引发共鸣,情景再现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情境教育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了感受,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起共鸣,如临其境。而“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含蕴的思想情感对儿童的心灵会产生影响,这就得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教师应有意识地找出文本与学生的切入点进行移情、抒情。如教学《窃读记》这篇文章时,学生品读作者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后,我趁机让学生也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偷偷地做过的一件事,然后抓住心理、动作描写写下来。收上来学生们有的写父母不在家偷打电脑、偷看电视,有的背着家长看闲书,有的窃食……写得情真意切,如下文曾发表在网上:《另类的享受》节选一部分

没把全盘猪蹄都吃完,我不甘心,一心只想着猪蹄,甚至做不下作业。

真笨啊,我不会等妈妈午休了,偷吃吗?这么想着,把我给乐坏了,我现在就等妈妈去午休。(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很真实,非常符合孩子的特点,充满童趣。)

盼呀盼呀!妈妈终于睡熟了,我开始了我的偷吃“计划”。

我踮起脚尖,慢慢地来到冰箱前,打开冰箱,端出猪蹄又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子旁。我又怕又乐,怕得是被妈妈发见了,挨批。乐的是香味扑鼻的猪蹄子又回到我手里。我往里屋探了探头,发现没动静,又听到妈妈均匀的呼吸声,我放心地把猪蹄子放进嘴里。啊,嚼猪筋的韧性简直就像嚼着泡泡糖一样,美不可言。(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矛盾的心理,偷着乐,别有一番情趣。学了“窃读记”懂得运用,我也暗自庆幸,并抓住最佳的训练时机,引发了学生们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情感碰撞,再现了学生的生活情景。)

突然,一阵响声,以为妈妈醒来了,吓得我连忙把猪蹄子放回冰箱,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装模作样地看起书。好一阵子没动静,原来刚才是妈妈翻身的声音,虚惊一场。于是,又蹑手蹑脚地踱步到冰箱前……

“呵呵,哪只馋猫在动猪蹄子!”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我被她逮了个正着。眼看无法脱身,只好拱手把盘子递给妈妈。我冲妈妈拌了个鬼脸,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块猪蹄撒腿就跑……

偷吃猪蹄那可是一种另类享受!哈哈!(读着孩子们天真、稚嫩的童语,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这次的作文,就是因为我渲染了一种情境,满足了学生内心的需求,激发了学生们兴趣和情感。写作动机一旦被激发,他们便满怀深情,用自己的语言来真实自然地记录生活中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会渐渐地涌动起来,激起创新的欲望,进发出创造的火花,让孩子们的心灵与作者的思想再次碰撞,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掘童趣,启发妙想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善于模仿,想象丰富,爱好各种活动。让学生尽情地玩,自由地写,这样会使学生增添许多写作乐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适当地引进作文课堂,学生观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在游戏的点燃下产生了。因此,在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如老鹰捉小鸡游戏、袋鼠跳游戏、击鼓传花迎新年游戏,五官搬家令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由地、轻松地展露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真实的交往,有想象和互动的过程,有真实的感受。并且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过程的的不同形式的参与者、描述者、评价者,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写,思维最活跃,想象最丰富,表达最顺畅,写起文章来便会思如泉涌、妙语连珠总之,学生参与了游戏,就有了体验,有了丰富素材,习作才能成为生活中的习作。到了高年级,指导学生写游戏作文,不能仅仅停留于引导学生描写游戏过程,而应该引导学生锤炼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失误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的相关实物图片、音视频素材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也可以创设情境:描摩实物,当一实物摆在同学面前时,教师要引导或是观察,或是触摸,或是品尝,或是想象,学生有了这一过程的体验,表达训练不再成为心里负担。实物的指导,学生触类旁通,生活中的很多实物便成为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到写作文也仅是用笔记录生活而已,越是接近生活原味的作品越能打动人心。让我们一起来精心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潜能,快乐作文吧!

 

 

作者:陈丽芬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