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余振旺:关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12/27 17:40:57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在习作讲评中和在互评互改中这两方面,谈谈如何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修改能力   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把批改作文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以下从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习作讲评中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于漪老师指出:“充分重视习作讲评这个环节,能激励学生写作的上进心,调动他们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于老的话明确指出:讲评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质量,要保证讲评的效率,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修改是一种技能,包含着许多知识和方法。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迁移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改方法。正如作家肖复兴在《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中写到的“最初的练习,就如同孩子学步一样,必须有大人拉他一把,扶他一把,弯下腰来和他一起蹒跚走几步。”所以在习作讲评课上,我首先是采取教师示范修改范文,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感受什么是“改”,教师怎样“改”,思考为什么这样“改”,激发学生要求“改”自己习作的愿望。例:马路上的汽车真多啊!有满载货物的大卡车,有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还有翘着辫子的电车,还有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还有小巧玲珑的小轿车,还有金光闪亮的客车。一辆辆 ,在马路上疾驰而过。转弯时,都亮着两只小眼睛,嘟嘟叫几声。( 教师运用修改符号调整例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把“还有小巧玲珑的小轿车”调至“大卡车”后面;把“还有金光闪亮的客车”调到“还有翘着辫子的电车”前面;把“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移至“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 前面。教师再示范修改词语:在第一句中改“汽车”一词为“车辆”;把最后一句中的“亮着”“两只”改为“眨着”“一只”;在中间几句中删去几个“还有”,仅保留最后一个……)学生一读修改后的范文:“马路上的车辆真多啊!有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小巧玲珑的小轿车;有金光闪亮的客车,翘着辫子的电车;还有披着白大褂的救护车和穿着红衣裳的消防车。一辆辆,在马路上疾驰而过。转弯时,都眨着一只小眼睛,嘟嘟叫几声。”无不赞叹有加,愿意模仿老师修改自己的习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了兴趣,就有了修改作文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修改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习作讲评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修改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

2、循循善诱,传授方法

修改文章对于刚学习习作的小学生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教给他们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一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小学生还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修改文章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东忘西。有时顾了中心忘了层次,有时顾了具体又忘了中心。为了避免这一点,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的要求,我们应当运用注意分配的规律,指导学生作文修改的实践。譬如,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等这一重点的要求基本能熟练掌握了,再转入另一个修改训练重点。每一篇作文的修改,则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确定一个修改重点。一般情况下,还可以把修改文章的要求分解为几条,指导学生检查、修改文章时,一条一条地检查、思考、修改。这样,目标明确、注意集中,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段落不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叙述,是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毛病。我对此进行了重点训练,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修改写事的片段;按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面后点等顺序修改写景的片段等等。再让学生把改好的段落与原文对照,反复读几遍。如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要保证讲评的效率,必须在讲评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练习,力求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因问题施教,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人人得到提高。

3、增强意识,养成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好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而好的习惯的养成也同等重要,因为习惯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性。通过习作的讲评可把修改作文这一好的习惯传给学生。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像白居易“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王安石“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这一系列古人修改文章诗句的生动故事,既告诉学生写作文要仔细斟酌,苦苦修改,也告诉他们只要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可能获得成功。

为了增强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形成“自改”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常常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本班学生的修改文章的趣事来培养、激发其他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此外,我还采用“二次打分”的原则,鼓励大家多改、改好,即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打分,做到多改多得,改得好的得高分——哪怕第一次得分是“合格”,甚至是“不合格”。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增强学生的“修改”意识,养成修改习惯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在互评互改中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作文互评互改就是要改变教师批改习作的单一模式,要想让学生对评改习作也感兴趣,教师就要注意平时课堂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下面谈谈自己在评改时常用的几种评改形式。

1. 自评自改。  

这是每一次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学生自评互改的第一步,每个学生再次拿起自己的作文大声地朗读,感受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语言流畅,是否生动优美,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的,边读边动笔进行修改,也可以读完后再进行修改。时间大概为十分钟。

2. 同桌互评改。

学生自评作文后,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互改,评改过程中按照评改标准和要求做好修改,写好互评评语,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3. 小组轮换评改。

我将本班的学生随机或好差分组,每个小组四个人,设好小组长,小组调换修改习作,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修改,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单独轮改四本作文,写好评语,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四本作文进行讨论,评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参与班级“十佳作文”的评选。

4. 优差结对互补评改。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习作写得比较好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组合。写得好的同学着重帮助写得差的同学修改作文,并耐心地对他进行辅导,使差生可以从写得好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差生修改优生的习作,主要是圈画出好词好句、写得有特色的地方,学习习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此种形式的批改,要让学生明确批改的意义,对于评价要视一对一的合作情况而定,只要有进步,能互相帮助,都可以给好评。

5. 自由组合交换互评改。

我让学生在本班的学生当中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对好的朋友或最有竞争的对手等进行评改,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评改的兴趣更加浓厚,可以给一个好朋友改,也可以给几个好朋友改,经过实践,学生最喜欢这种评改形式。有时我还规定,每一篇习作至少要有两个同学评改。通过学生在教室里互动,学生评改的热情更加高涨,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当然,由于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刚刚起步,而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掌握阶段性,化难为易,分步到位,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建斌《作文互评互改有效性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2、李遵慧《应重视培养学生习作修改的能力》《贵州教育》2006年第6期

3、李正民《学生自改作文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14期

4、潘英妮《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探究》,百度文库

5、吕丽玲《重视习作讲评,培养修改能力》,百度文库

 

 

作者:余振旺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南安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