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欧阳雅玲:保留“双语”教学,共筑闽南文化堡垒

发布时间:2014/12/28 17:11:09

 

“双语”教学是现如今非常时尚的一个教学名词,但此处的“双语”并未涉及“英语”,而是指我们的母语“汉语”还有“闽南语”。 由于现在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以及推广普通话的影响等,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找到了共同交流的语言普通话,这也使得闽南语的流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听闽南话,更别说是讲闽南话了。我认为作为传播文化的圣地——学校有义务也有必要将我们的乡音闽南语传承下去,因为闽南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一、 传承闽南语的重要性

闽南语是诸多闽南文化的载体,是闽南文化传承的桥梁; 她同时又对古代汉语和历史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她还深刻地影响着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1、学习闽南话是传承闽南文化的载体。由于推广普通话的需要,有些学校禁止说闽南话,可以说学校禁止讲闽南话,统一使用普通话,这是在为推广普通话铺下一条阳光大道,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其实是在扼杀一种民族文化,阻止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闽南语为载体的闽南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长期碰撞、交融而形成的,具有深厚内涵。而文化的存在依赖于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闽南文化的传授需要闽南方言。如果没了闽南话,闽南文化也将逐渐没落。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问题,也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闽南文化传承需后继有人,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学校是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主要阵地,学校有义务也有能力用其文化环境的教育力量,让我们的民族瑰宝——闽南语传承和发扬下去。

2、闽南语对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人认为闽南语不是汉语,其实不然,就拿闽南话与普通话比较起来,闽南语应该更接近古汉语,在闽南语中还留存有大量的古汉语发音,在闽南语中保留了15个之多;闽南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的6个辅音韵尾([-p],[-t],[-k],[-m],[-n],[-ŋ]);声调方面,闽南语完整再现了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分阴阳的特征。闽南语的语法及用词,相当程度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语言习惯,并于稍早时候吸收了许多外语借词(主要是马来语、日语等)。因此,学习闽南语对于学习汉语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3、闽南语在加快祖国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闽南语是联系台湾同胞与海外华侨的重要桥梁。她不仅会增加大陆与台湾和海外华侨经济上的联系,而且对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祖国统一大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多掌握一门语言,其实就多了一条与人沟通的途径,更何况直接关系到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所以,学校应当把闽南方言和文化的传承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这样才能使闽南方言的强势不衰,闽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学校可以把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内容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开设闽南语教学课,同时组织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闽南话,学会用闽南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并积极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课题研究,传承与弘扬闽南地方文化。

二、如何处理好“双语”教学的矛盾

在许多家庭中小孩一学说话,家长就开始用普通话跟他们交流。孩子普通话说得越好,家长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自己家的孩子真厉害,这么小就会说普通话了。有些家长认为学了闽南话就学不好普通话了,学不好普通话就会被别人笑话,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是正确的,有些人即使学了闽南语也能学好普通话,学了闽南语和学普通话是不相矛盾的。让年轻一代更好掌握闽南方言,是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更好留存闽南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闽南地区的学校可以在以普通话为主流的基础上,从一定程度上恢复闽南话教学,这样既可以保护和扶持地域文化,同时也尊重了民俗和地域文化。

1、课堂上以普通话教学为主,以一定的闽南话为辅

由于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为了怕师生间的交流受到影响尤其是想照顾来自不同地区学生间的文化差异,不少学校规定在校不能使用方言,必须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也就阻碍了闽南话的传播。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学校地处工业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校55%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内听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其实作为一位一直生活在闽南地区,日常习惯用语用闽南语的教师而言,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并不及闽南语的表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语言组织的水平。所以,如果能根据本班学生掌握闽南话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课堂上以普通话的教学语言为主,辅以闽南话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我想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外活动提倡“双语”交流

一种语言的存在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更建立在广大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量参与课外活动,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外活动,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学习闽南话,感悟闽南文化。曾经在一年级的学生中见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个小学生坐在一起对话交流,一个外地学生使用的是普通话,而另外一个本地学生用的是闽南话。他们各自都能听懂对方的语言,也交流得非常惬意。这一个现象也说明了,环境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室里、教室外,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其实很多外地的学生由于融入了闽南地区这个生活的大环境,耳濡目染,他们也多少能学到很多的闽南语。有的是打小就在这个地区生活,闽南语就好比是他们的母语。再加上学龄儿童的学习接受能力特别强,特别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闽南话也能掌握得好。从另一角度讲,其实他们也在接受另一种文化。普通话要学好,但闽南话一样也可以学好,学习闽南语,学到的其实又是另一种文化。这样的学习环境,既可促使外地的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也可让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学生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完成自己在这一地域的学业,更愉快自如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三、闽南话的发扬与传承

要怎么继承发扬闽南语呢?闽南语必须是从小就由长辈口传心授的。而且闽南语没有文字,不能以书面的方式传承,只能用嘴巴来传承。所以学校要给孩子们一个学习和使用闽南话的时间和空间,让闽南话得以传承与发展。

(一)以音乐为媒,促进闽南语的传承

1、 让闽南语歌曲充实到校园的文化生活中

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是“土歌”,是“乡音”,它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多少闽南人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大的。“土歌”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理想,“土歌”曾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闽南语歌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上的维系,一种文化上割不断的渊源关系,它往往十分真切地展现了该人群的某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学校要弘扬闽南文化,可以歌为媒,促进交流。现如今闽南语歌曲正逐步被大力推广、传唱和重视。让闽南语歌曲走进校园,可以使师生更进一步了解闽南文化,弘扬闽南文化,活跃校园气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浓厚艺术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闽南语的传承与发展。

2、 用“南音”促进闽南话的传承与发扬。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被誉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把“南音”请进校园,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南音”这一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可以用“南音”这一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有学好闽南话的欲望。我校现如今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南音兴趣小组”。 学校的这一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热情参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也从另一方面促动学生学好闽南语。在这一活动中,我校鼓励许多外地的学生也加入这一兴趣小组,因为艺术是没有地域界线的,而这些学南音的外地学生非常积极地从一字一句的闽南语学起,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放学路上都能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学闽南话,而本地懂闽南语的学生当起小老师也有模有样的。学生间的交流多了,集体氛围浓了,闽南文化在悄悄地从各方面影响着每一个孩子,闽南话渐渐地每被一个孩子熟知,应该说“南音”对闽南话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去影响和提高学生学习闽南语发扬与传承

1、传授“闽南话俗语”,激发学生学习闽南语的兴趣

闽南话俗语是闽南话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的、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结构相对定型的短语或语句,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叙述性语言单位,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俗成语。如:变猴弄;爱花连盆;恶人冇胆;有跪则会饱穗、差猪差狗,不如家己走;;嫁着臭头翁,揪被揾鼻空;嫁着刣猪翁,有肉佫有葱;嫁着跷痀翁,被内风驶帆;嫁着跋缴翁,规厝内空空。闽南话俗语,因为它形式均衡,音韵和谐,声调抑扬,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和旋律感,所以它是闽南话中很有生命力的一种熟语。也因为这些特征同闽南话固有的节奏特征和音响特性相一致,所以它也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熟语。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闽南话素养和表达能力,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校开设闽南语的校本课程,并且教给学生一些“闽南话俗语”,对于准确理解和应用闽南话俗语、弘扬优秀的闽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闽南话的传承与发扬是相当有帮助的。

2、传授“练嘴舌”,提高学生学习闽南语的水平

用“练嘴舌”来达到提高说闽南语的水平,这好比学普通话也学绕口令是异曲同工之作。比如,“狗仔甲猴仔过沟仔(闽南话,即狗与猴子过水沟)”,由于“狗、猴、沟”这3字闽南话有些同音,因此读起来很“绕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学习闽南话发音准、咬字清晰、速度快,嘴舌灵活,表达伶俐,从而更快更好地学好闽南话。

3、传授“闽南童谣”,增大学生学习闽南语的时空

闽南童谣,具有悠久的历史,纯真的歌谣充满了深厚的闽南文化积淀,洋溢着浓浓的乡音、乡趣、乡情,再现了闽南人文本色,研究闽南童谣有助于闽南优良传统的传承,有利于闽南语的“外化”。健康的闽南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闽南语作为汉语方言的一朵奇葩,我们应该将其视为闽南文化的瑰宝加大保护弘扬。所以,我们的校园应该保留“双语”教学,让我们熟悉的乡音,文化的瑰宝——闽南语,这一“语言的活化石”被发扬光大,共筑闽南文化堡垒,更让闽南文化香传天下。

 

参考文献:

1、《闽南话的探究》

 

 

作者:欧阳雅玲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金田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