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周巧玲:播一粒语文的种子让课堂充满绿意

发布时间:2014/12/28 17:19:51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似乎徘徊在“课改”的光环下,形式繁复,刻意求新似乎是教师的一贯追求,于是,在“展示课”上,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但一节课下来,我们往往把自己陷进“迷魂阵”。我认为,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简约真实的,倾注情感,正视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充满生机的。

关键词:求真求实   善待生成    倾注情感   关注成长

 

绿,自由之色,蓬勃之色,生命之色。语文课堂需要注入生命之色,需要融入蓬勃之色,需要追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新的模式,使学生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天地,让孩子们如沐春风、蓬勃向上,让课堂闪动着醉人的绿意,不就是教学的理想境界么。

我们要引领孩子们认真开垦语文课堂“这片深情的沃土”,汲取匿于其间最美的语文营养,真正做到把生机盎然的教学如种子般播撒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境界。

一、求真求实,让语文课堂植根绿地

语文课堂教学因简单、真实而生机盎然!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自然、朴实、自信,这样的课堂充满清新、充满智慧、充满灵性!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课程标准,语文课堂呈现的应是“真实”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庄子说“文灭质,博溺心。”意思是花样、名堂太多会掩盖事物的本质。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因此,我认为,是该下定决心为语文课“瘦身”了。化繁为简,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一点,目标明确一点,过程扎实一点。简约,是一种放弃,放弃的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但简约更是一种收获,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语文课应是一个求“真”的课堂。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能经常听到学生的笑声、能经常看到学生那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情景,能经常看到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激辩的情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语文课终究不长久。我们应该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用简约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只有让每个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语文课堂这片绿地,才能焕发无限的成长气息!

二、善待生成,让语文课堂扬起春风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的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很正常。

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发现生字中有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这两组字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打算依据以往经验按老方法从比划和部首来引导区别,刚提了个开场白:“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对双胞胎兄弟,你瞧!他们长得多像啊!”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顿时课堂小手如林,于是就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各种答案: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完全不是按部就班,但没想到这次不在计划内的课堂火花闪现,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惊喜。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发挥想象,自由倾吐,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春风;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让孩子的智慧在课堂上得以飞扬。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才能张显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拥有智慧的学生。

三、倾注情感,让语文课堂洒满甘霖

我向往那一种“和风细雨”的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师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充满爱意,充满希望。 课堂间的师生互动更是一种和谐交融,情感撞击,心灵的滋养。她的境界就像“小桥流水人家”一样炊烟袅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四、关注成长,让个性花蕾绽满枝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中,创造一种新的阅读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让学生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如果孩子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应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在课堂上,我允许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以动作助理解,有的边读课文边和同学讨论,有的合作朗读对话,也有的边读边划边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学得主动、自在、投入。

2、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落实这一理念精神,更为了彻底解放孩子们,课堂上,我尽量给孩子们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中,能自主寻找伙伴共同学习。尔后互教互学,互读互评,真正形成了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他们通过共同探究、合作解决,爱好相投,感情相融,开放了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景观,孩子们在积极投入阅读实践中,其个性、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自主交流阅读感受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果我们都这样尊重学生的见解、珍视他们的独特体验,那么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使课堂涌动着生命力的火花,让个性的花蕾绽满枝头。

在教学《两只鸟蛋》时,为了让孩子感受鸟妈妈失去孩子时那种“焦急不安”的心情,我把课前准备的两只鸟蛋拿出来,问孩子:“你觉得鸟蛋能玩吗?”孩子说:玩起来鸟蛋不小心会打碎的、会把蛋里的鸟宝宝弄晕的……接着,我乘机播放鸟儿成长过程,让孩子们感受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之后引导孩子们交流:“鸟妈妈发现两只鸟蛋不见了,会有什么反应?”(着急、伤心)“如果你是鸟妈妈,你会发出怎样的喊声啊?”(我的孩子不见了,快帮我找找吧!我的孩子在哪里!……)我发现有的孩子在体验鸟妈妈的角色时是眉头紧皱的,于是,我问皱眉的孩子:“鸟妈妈,你为什么皱着眉头?”(因为担心我的宝宝)。是呀!课文里有一个词最能体现鸟妈妈此时的心情了,孩子们能找到吗?这样,“焦急不安”这个词一下就跳人孩子的眼帘。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甚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语文是美的,当我们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把语文课上得更语文的时候,就会发现语文教学的路就在脚下,一路上,我们将触摸的是诗般的文字,谱写的是诗意的篇章,我们将会发现每节课都是一首动听的旋律……

 

参考文献:

1、 储美琴《简约:语文课堂的朴素追求》  《小学教学参考》  2010年34期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 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0年

 

 

作者:周巧玲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