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曾淑芸 :把握农村资源,闯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4/12/28 17:26:30

 

家居农村的小学生其知识面要比城市里的小学生窄得多,但某些方面却比城里的孩子知道得多,体验也更深刻。那便是美丽的田野、农野、农景、农具、农物、农田活动、农村风俗、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等等。农村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所以一提写作就要谈文色变,紧皱眉头,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身边具有农村特色的人、事、物、景,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愉快写作。

一、观赏美丽的田野、农景,提高审美能力

在农村自然风光、田园风情,其美景是得天独厚的,然而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资源细细品尝,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五官并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田野上,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看、闻、听、触等体验农景、农物的乐趣,置身其间,感受它的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学生一定能用他的笔描绘自己所看到的美丽的田园风光。春天的百花开;夏日的禾苗绿;秋日的稻谷香;冬日的蜜柚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尤其我们是蜜柚之乡,春天,花香沁人心脾;秋天,果实累累;冬天,满园飘香……这些都是体现农村特色,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美味佳肴”。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又何愁写作难?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春天,乳白色的柚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让人倍感神清气爽;夏天,胖乎乎的柚粒大多羞涩地偎依在‘妈妈’的怀里,有的忍不住探出头来窥视祖国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大建设……”

另一个学生则写道:“我漫步田园,诵着小诗,听着如曲的蛙鸣,好像看到了蒜苗在抽茎,白菜在卷心……”这样的作文具有浓厚的农村特色,教师只要把握好其特有优势,必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深入了解农家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无边的生活空间,走进农家生活,体验生活,引得学生一渠清水,给他们提供创作机会,让他们的心灵无拘无束地奔腾,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究的多元生活空间,从而解决学生写作之源,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为写出农村特色的作文奠定扎实基础。

1、让学生体验妙趣横生的农村习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存在很大差别。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传承。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比如: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中秋分月饼赏明月、放孔明灯、端午节包粽子,七月里送神,大年团聚;平时娶新娘闹洞房,新房落成仪式,热闹请客,看社戏、农运会、农贸会……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学生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2、让学生收集、交流农村语言。农村孩子上学到校,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节假日看电视,对农村特有的语言从来都没有注意过,了解过。因此,要写出具有农村气息性的作文,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农家调查,访问老农,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业户等,让学生收集并了解各种农谚、俗语。如“清明前后,种瓜得豆,”“不懂日,看惊蛰,”“插秧过立秋,收割泪水流,”“要收芋,就看六月雨,”“正姜二芋三下豆”(闽南语)……这是讲农作物栽培的时间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对农作物要勤耕锄,因为锄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村作文的科技含金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给学生融入紧张的农民生活。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着与城镇孩子相差无几的生活,难以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起共鸣,因为他们已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如今“爱幼有余,尊老不足”的现实,孩子整天围着电脑、电视机转。,因此引导他们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田间农活,一方面可以培养从小爱劳动是光荣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丰富学生的劳动情感体验,同时也积累一些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或带领学生与家长或农民一起去播种、锄草、下肥、浇水;收获季节,让学生去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收稻谷、收蔬菜、摘果子、拉网袋、推车子……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爱惜粮食。

三、扣紧农村特色,拓宽写作题材

农村的孩子很怕写作文,一方面农村孩子所接触的信息,阅读的书报量很少;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都是书上所规定,也有教师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草拟一个题目强加给学生写,学生摸不透老师的心理,有的学生确实也没有这方面的作文素材,这样的作文课,本来就扼杀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更加对作文产生厌恶。因此,在写作时,要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突出农村特色,多拟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让学生挑选,甚至让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写出农村特色,真正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

1、写好观察日记。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通过积极的引导后,他们对农村的一切都会十分感兴趣,他们喜爱养花种树,喜爱养些小动物,如小鸟、小狗、小猫、小兔等。因此,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生活化观察日记,把自己平时养花和小动物们在交流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来。写自己心中想写的东西。这样,一篇篇富有童真、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如《我心爱的小狗》、《可爱的小猫》、《家乡的蜜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把学生的习作分类装订,挂在学校的学习园地里,让更多的同学阅读,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欲望。

2、学写实用科技小论文。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可以接触到很多有关种植和养殖的科技知识,这是我们农村的优势,因为在学生当中就有许多同学的家庭是农田承包大户、蜜柚种植大户、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例如赖艺蓉同学在对蜜柚栽培过程中,发现修剪枝条、环剥树杆、控水、保肥可使蜜柚增产曾收,环剥不好将影响全年产量,减少收入。为此,她坚持观察、访问、试验,最后写出了科技小论文《蜜柚高产栽培方法》在学校里发表,受到师生一致赞赏。老师们以此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大胆写科技小论文。同学们纷纷仿效赖艺蓉同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科技小论文,不断在学校发表,如《家庭养花小窍门》、《最新养猪技术》……这样,写作有了充足的素材,学生写成的文章就有“有血有肉”,因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是我们农村小学生习作的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只要我们努力实践,不断探索,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实现从被迫作文到自主作文的过渡,就一定能闯出农村作文的新天地。

 

 

作者:曾淑芸

学校:漳州市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