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宗:缤纷童话 多彩阅读
发布时间:2014/12/28 17:29:42
童话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是点燃孩子思想和语言火花的一团火种。阅读童话的孩子是快乐的 ,因为童话用它特有的语言熏陶着孩子,用它精彩的故事感染着孩子,用它奇特的想象启迪着孩子的思维,用它满怀的温情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小学教材,童话所占的比例都较大,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阅读课本的首选。如何进行童话教学呢?教师只有遵循其文本独有的特点和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我们预想的阅读教学成效。
一、读童话,点燃阅读激情
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因此,教学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葡萄》,是一篇深受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童话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过多讲解,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情感和韵味,体会狐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伟大、无私的母爱。童话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为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我还开展了多种读书活动,总结出一套读童话的方法:(1)大声读给孩子听:教师读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精彩处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孩子们听;(2)打开一扇窗:讲童话故事讲到孩子们听得入迷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自己借书读;(3)点击名人、名篇:如,学了童话《丑小鸭》后介绍安徒生,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掀起读童话热;(4)我是童话大王: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童话故事,在读书会上读给同学听。童话书是无声的,但它却有生命,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话,让孩子的眼前呈现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
二、玩童话,体验阅读乐趣
由于童话这种文学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活泼,与其他体裁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的方式应发挥童话的特殊优势。童话故事富有情趣,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是儿童对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把玩方式。再者,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教材中选的童话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⑴、演课本剧,情景中体验。所谓课本剧表演,即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表演代替教师的分析讲解。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其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三颗纽扣”的房子》,可把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木匠、孤老头子、国王……),演绎剧本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孩子们在情景中感悟木匠博大、纯朴的爱心,激起情感的共鸣,领悟“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的道理。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⑵、角色替换,模拟中体验。角色替换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情感出于内心,而外显于动作。这样的表演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童话中人物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这种体验是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如窦桂梅老师执教《落叶》时这样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有创意,谁的动作美!尔后师生合作表演文中小动物的“爬、游、藏、飞、躲”等几个动作。窦老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做相应的动作进行感悟和体验,并没有做生硬的解释。此时的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乐园,大家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小动物们有落叶相伴时的有趣、愉快。
三、编童话,升华阅读情感
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中,他们体会到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
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学习熟悉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复述童话的过程加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改写童话。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大胆想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七色花》这篇童话后,我让学生运用幻想和想象续编童话故事,如果自己拥有故事中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想用七片花瓣实现哪七个愿望,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写出自己对童话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用七色花实现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因为阅读是吸收,而创编是个性阅读和情感的展现,这将大大提升孩子的阅读情感。
总之,童话教学应在抓住语文教学之本的基础上,开发童话缤纷的世界,呈现多彩的阅读方式,心存一份对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呵护,对儿童文学原生价值的敬畏。用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形象,宽和的姿态,让课堂充盈沁人心脾的“儿童味”,从而让我们的孩子插上童话的翅膀起飞,翱翔在语文阅读的这一片蓝天。
作者:曾国宗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南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