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读百家书,酿百花蜜”——采蜜本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28 17:43:42
一、引起采蜜本思考的缘由
昨日我到一小店买些布置教室的卡纸,小店老板猜出我是老师,谈及他的孩子作业之多,顿足叹曰:也不知道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干什么?除了正常作业,还有采蜜本,采蜜,哪在这么多蜜好采?弄得我每天晚上帮她找书,上网查资料,有时弄到十一点都睡不下去,采了这么多蜜,我看她未必记得住几句!
我在旁边听得全身汗津津的,仿佛我就是让他孩子十一点都没办法睡觉的老师。
二、思考得出的问题
其实只听一个家长一面之词并不代表全部,但一个老师看似为了学生积累知识的举措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下:采蜜本有什么用途?采蜜本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采蜜本如果有必要存在,它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
三、采蜜本的利弊
采蜜本就是让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读百家书,酿百花蜜。”就像蜜蜂一点点采蜜一样,同学们就是辛勤的蜜蜂,好词佳句就是甜美的蜜。我们把这样的笔记本叫做采蜜本。
(一)采蜜本的弊
第一、精力问题。它对于学生是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减负减了多少年,大多时候像是一种壮丽的空口号。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高起点,所以能用得上的十八般武艺通通一股脑塞给孩子,没在想过会不会噎着孩子,会不会拔苗助长。精力有限,
第二. 时间问题,学生上了中年级,作业量升级了,学习的字词多了一倍,阅读量大量增加,作文也接踵而至,学生在学校里像陀螺似的,在家里也无法喘一口气!长此以往,学生会发自内心爱学习吗?学生时间有限,就算勉强做出来,也是没在什么效果的!本来可能是好事,变成坏事,学生对学习产生疲惫感,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这会不会变成事倍功半,弊大于利,适得其反?
(二)采蜜本的利
这么看来采蜜本的弊病挺多的,是不是该取消采蜜本?如果不分清红皂白地取消采蜜本,等于把一一条积累的途径消来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生活中的好词好句,名言佳句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会变成内在的东西。采蜜本还是有它有利的一面。如果把采蜜本的弊去掉,充分利用它有利的一面。 一般说来,它对学生积累多一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好处,俗语说:胸无点墨,必定语出苍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读百家书,酿百花蜜。”鲁迅先生所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更多更美的蜜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能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但可以让他们从积累好词好句入手,学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随时记下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我们设计的“采蜜本”,就是帮助孩子们能在增长见闻的同时,多做语言积累。
积累是个好习惯
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及“语言积累”,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比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日积月累,必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采蜜本的思考
这就是如何正确使用采蜜本。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共享的采蜜本。
聚集体的力量共同打造采蜜本。让学生一个星期收集几条好句子,在班级开设一个学习园地,大家放在上面共享,抽取一些比较好的句子,大家抄写在采蜜本上,一周十条左右,然后利用预备铃的时间进行集体背诵,一周就十条的背诵,这样采蜜就不会成为一种形式,而是真正成为对学生本人有用的东西。这样可以满足中等,中下等层次的能力极限
第二、个性化的采蜜本。
对于中上等层次比较聪明的孩子,鼓励其多积累,更鼓励个性化地积累。
第三、有趣的采蜜本。
一个学期进行一次积累好词佳句的背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名人名句我最棒比赛。比赛形式花样化,趣味化,使学生的积累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第四,美丽的采蜜本
让采蜜本美丽起来,一周内撷取的采蜜本,中间画些插图表现这些好词好句的意味,我发现孩子没有不喜欢涂涂画画的,开动脑子,调动想像力和创新力,给自己采的蜜本插些精美的小图,乐趣无穷,相信记忆也会很深刻的,然后每月进行一次采蜜本的评比,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
五、成功的乐趣
我所追求的是帮助学生采蜜本形成积累的一种习惯。让我和学生一起享受着积累带来的乐趣。
镜头一:有的学生的采蜜本,画了很多与内容相关的画,像是连环画一样精美,引起一片惊叹。
镜头二:瑞琦的采蜜本就像是个人收藏品,精美别致。
……
采蜜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骤然在有趣起来,孩子们在参与积累的过程中渐渐喜爱采得百花成蜜后,有了快乐有了甜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通过采蜜本实丰富、生动了学生的生活,使其成为了学生笔尖的涓涓细流。学生与采蜜本交朋友,同时,采蜜本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得到了积累的乐趣,并在积累的乐趣中成长。
作者:黄芳
学校:厦门市文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