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巧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4/12/30 10:11:44
摘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借助现代媒体,通过多媒体创设良好课堂情境,体现文本文辞句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领悟中心。
关键词:利用多媒体 直观性 突破重难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和当今社会信息激增,计算机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以异常绚丽的姿态,登上了教学舞台,旋即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一、利用多媒体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以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开启形象思维之门。使之愉悦地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如:教学《雨点儿》1、云妈妈有一个特别爱唱歌的孩子,你听!这会儿它又在唱歌了,“滴答、滴答──沙沙沙沙”,你知道它是谁吗?(播放雨声)2、(指大屏幕)请小朋友看看,你看见了什么?(下雨课件)噢,下雨了。谁愿意当小小研究员,把你收集到的有关雨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3、(指大屏幕)小朋友看一看,这场雨中的两个雨点正在干什么?(我看见这场雨中的两个雨点正在说话。)4、你们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想)5、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雨点儿》,听听它们究竟在说什么?(板书课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加强课堂的直观性
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如腾图、远教、网络资源中的音像、录像、影视片等教学资源是一种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媒体,录像片中的语言真实,内容丰富、地道、通俗,它来源于生活而且接近生活,同时,这些经过提炼、加工成为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再衬以对话的环境、现场、说话人的表情、姿态便为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如教学《我们成功了》, 这课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课文中文字给予的抽象、空洞的印象,至于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激动,场面为什么会那么热闹,他们是难以理解。教学这课前收集了申奥实况录象,这为学生感悟文本提供较好的素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看了录象之后,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此时此刻,他们也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份子。这时让学生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已经与文本形成共鸣了,那么下面的朗读就相得益彰了。那么,课的重难点在轻松而愉快氛围中得到解决。这一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小学生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这时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就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播放小鱼在烈日下是怎样挣扎着,喘息着,看着在烈日下流泪的小鱼,再配上悲伤的音乐,使学生心灵受到振动,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这时会想什么?(它想它们的家乡、它们的父母、会想它们的朋友……)会说什么?(它会说我好倒霉、它会说我很后悔、我很悲伤、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到大海……)学生说完后,要求学生读出悲伤的语气。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当学生送鱼回家时,通过课件看到鱼在海里欢快地游,再让学生想象鱼这时的心情。通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入情,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四、利用多媒体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直观的动态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使枯燥而又抽象的词语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如教学古诗《春晓》时,1、课件播放:(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引出课题。2、“闻啼鸟”和 “风雨声”通过课件播放声音。3、“花落知多少”课件出示花瓣飘落的动画情景。整个教学过程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通过看、听、想、记等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是以往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多媒体课件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的生命力所在。
五、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易自行解决。此时运用课件创设学生感知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有利教学直观,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心理内化,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比如:
在《火烧云》一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其形状变化极多、极快是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小学生对抽象的文字符理解能力有限,通过阅读得到的感悟与联想同作者真实体验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让学生亲眼所见绚烂多彩的火烧云实景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场景之间距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他们突破重难点。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在轻快旋律中,再现火烧云形状变化“马——狗——狮子”的片段,学生自由抢答见到的形态、变化,短短的十几秒的此起彼伏地抢答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变幻莫测。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受器协同作用,得到真实的感悟,促进了知识的心理内化,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而愉快氛围中得到解决。这一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应从课文内容入手,注意多媒体的使用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统一,避免资源浪费。第二,不要运用过滥,零打细敲,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主体性和整体性。第三,注意使用课件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一致,否则将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精心设计、实施电教手段,可以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活泼、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感知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和谐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教学气氛,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陈如
学校:福州市台江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