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守洪:探究学习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4/12/30 11:02:02

 

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课程改革,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赋予新使命,特别是探究学习引入教学环节后,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成为培养学生“会学”、“善思”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探究学习的操作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十几年来探究经历,谈几点体会,做为引玉之砖,求教于同行。

一、探究学习的形式

1、自主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带着学习目标边读边思,通过课外预习,课堂默读、朗读,读读想想,不断积累思考心得,并做好在小组、班上交流的准备。

2、合作探究。在学习小组里,可以通过生生互动,听、讲、讨论等途径,启迪异向思维,丰富想象力;在班上,通过师生互动,在老师引导下深入挖掘作品内涵,体会作品神韵,提高审美情趣。

二、探究的实施

1、预习。预习是打好探究的基础。

布置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已拟定的学习目标出示一些思考性作业,让学生有个大致的预习方向。这些作业应是粗线条的,不宜过细过具体。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初步意识。

2、启发。启发是引导探究的前提。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在学生探究之前,给予适当的启发是必要的,没有启发,缺少引导,学生一时难以打开思路,无法参与探究。以《丰碑》一课为例,设定老师是以“读了这篇课文,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的形象”为题让学生探究时,老师应有必要提示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有关句子、段落,读读议议,会有什么感想?学生探究完了描写军需处长的内容后,老师还应继续启发:当将军看到军需处长牺牲了,会有怎样的表现?通过再次探究,认识到将军“惊呆了”是为了衬托出军需处长崇高品质感人至深,这样大家对军需处长的认识不断深刻,先从崇高品质升华到光辉形象,最后“化”作一座丰碑。至此,老师才算完成启发的“程序”。

3、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究的平台。在小组里通过生生互动,获取多方信息,拓宽思路,丰富情感,从中体验进步的快乐。

对于儿童来说,某些课文中所记载的一些事件及其背景,离现在已经遥远,对于这类课文学生只能读懂文字,但不能读懂句子里的含义,且这部分的句子(或自然段)往往又是本文里的重点、难点。教学这部分的句子(或自然段)如果靠老师一味灌输,好的学生可能会“全盘继承”,但学困生就可能是一脸茫然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一个句子:“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短短的一句就有三个难点:a、“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形势怎样?b、“工作是多么重要”------李大钊担负着什么工作?为什么重要?c、“我哪能离开呢”-----李大钊为什么不能离开?同学们在小组里发言时,虽然仅有片言只语,众说纷纭,毫无头绪,但随着讨论的深入,知识面不断拓展,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就逐渐明朗化。这正如蜜蜂,“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不过,老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当提醒学生: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要受先发言同学的观点、意见所左右,要把自己想到的真话说出来,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学习目标。

4、师生共同探究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一着。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它必须通过老师的穿针引线,才能把各个知识点有机链接。这个层次教学,通常是经过师生对话来完成的。《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飞-----抢时间;夺----攻天险。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总得将这两部分内容暂时分开探究,把难点一口一口地“啃”掉。“啃”完难点,老师可以用“课文写这两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这根线把两个知识点串连一起形成知识链。接着,继续启发学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课文是描写红军战士英勇作战,克敌必胜的大无畏精神的?”“你在课外也读过这类文章吗?”通过回忆,将同类型的课文一篇一篇地连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5、课堂练习是检测探究效果的基本方法。

授课结束,应当布置一些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老师也便于继续辅导,为学生补缺补漏。这类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难度,同时又能适应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现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设计两种作业(让学生任选一种):

第一种:说说红军战士在“抢时间”过程中战胜哪些具体困难?(要求分点列出,用以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量)。

第二种:用自己的话读读红军战士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不得照背原文,用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程度)。

三、提高知识,走出一个误区

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的发言,句子缺乏完整性,叙事没有条理性,逻辑缺少严密性,甚至个别学生启而不发,还论什么探究学习?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水平比较高,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尺度比较高。我们应当对学生的知识规律、对语文文字的组织能力有个正确认识,端正态度,走出误区,正确地看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孩子们即使仅有片言只语,也应视为是一种进步;纵使离题千里,也应当给予宽容;就是都没有发言的同学,总也有听到别人的声音吧,听别人说也就有收获。

四、探究学习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自学,是无人指导、无人督促的独立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尝到自学甜头后,才会对自学产生兴趣。探究学习强调预习课文、默读课文,只要老师教给他们自学方法,减少自学困难,为他们创造条件增强信心,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前能主动预习,课中能积极练习,课后能及时复习,课外又能广泛涉猎各种读物,那么他的阅读素质就会明显提高,反过来又会激发出浓厚的自学兴趣。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小组是合作探究的主要阵地,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在小组探究出现困难时,老师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给予引导、启发,推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结论。俗话说“一份辛勤一份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3、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探究学习不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且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信息的传递活动。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将个体目标融入整体目标之中,由此而逐步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性格开朗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的先决因素。某个学年,笔者在授完《草原》一文后,引导学生讨论:“老舍先生把草原的景色写得那么美,把草原人民写得那么好客,其目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小组里积极发言,认真探究。笔者边巡视边思索,终于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触摸到作者的脉搏,体会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将鲜活的画面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融汇成自我情感的心灵音符,这是多么难得!我想,这就是探究学习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 陈守洪  

学校:福州市永泰县长庆中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