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春燕: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4/12/31 9:27:4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关注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课标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可见将乡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开展语文乡土文化教育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师应乘着课程改革的契机,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更为贴近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传承文化。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挖掘教师的潜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整合能使优秀的乡土文化得到系统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一、传承乡土文化  延伸语文教材

乡土文化和语文教材的整合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素材,另一方面应切实与教材内容相衔接,这样才真正做到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可以在教材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工夫,适时挖掘乡土文化语文教学资源,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应用,最终将难以内化。为此,我们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拓宽延伸到乡土文化语文教学资源,把理性化的教材和感性化的乡土文化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生活语文”的窗口。如在教《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文章前,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华罗庚的资料,让学生多渠道的了解华罗庚,更深地体会华罗庚的爱国情感。课后又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采访等形式收集自己家乡爱国爱乡的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并利用一节课进行交流分享。学完《葡萄沟》《小镇的早晨》这些课文,我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家乡的作文,可以从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名人轶事、特产小吃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去写。学生要完成好作业就会去仔细观察、深入了解、翻阅查找。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但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而且培养和提高了收集、学习、交流、采访、运用家乡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这样利用教材,立足家乡肥沃的土壤,善于和勤于开发利用当地的课程文化资源,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注入股股醇美的清泉。

二、立足乡土文化  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那就是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并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课内教学有科学的知识系统,专门的训练序列,教师的集中指导,但往往讲多练少,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要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语文课外活动与乡土文化的整合,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 会,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领略乡土文化特有 的气息,从而明白生活是语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次的 课外活动,都可以有意识的把乡土文化资源作为素材或背 景。如学完《葡萄沟》我在课内让学生为葡萄沟或那里的葡萄、葡萄干设计广告语,课外又延伸一项作业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做广告”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家乡的各类旅游资源,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桥、草庵,风景名胜清源山,名人郑成功纪念馆,家乡的民俗风情、风味小吃土笋冻等,然后用广告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熟悉可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重视乡土文化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是新课程新教材开发和建设改革的需要。

1、开设乡土文化阅读课

开设乡土文化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阅读有关乡土文化的文章,注重用乡土文化培植和熏陶他们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对乡土人文的热爱,培养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热爱家乡的大自然,热爱家乡的历史和艺术,从而能领悟到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将这一切融入到灵魂与血肉中,成为他们生命的底蕴与存在的根基。这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而丰厚的精神基础

2、开展“乡土文化之旅”活动

开展“乡土文化之旅”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乡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鼓励学生运用调查日记、自办手抄报、诗文朗诵、舞台剧表演、演讲稿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在乡土文化学习中的成果。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之中皆语文,自觉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之,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语文 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一定会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感动学生生命。教师引导 学生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 文化,也一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作者:陈春燕

学校: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