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钦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4/12/31 9:44:57
摘要:语文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运用课件,展现情境;运用语言,描绘情境;运用绘画,表现情境;运用表演,体会情境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作了初步探索,以期孩子们能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关键词:兴趣 情境 课件 语言 绘画 表演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一、运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使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丰富课文的教学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在教学时,我分别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夏天,毒辣的太阳直射着大地,临近40度的高温炙烤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丝风也没有,整个空气都郁闷得快爆炸了。行人们挥汗如雨,路边的小狗也在不停地吐着舌头。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秋天,到处一片金黄。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柿子、黄澄澄的梨子……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秋天,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冬天白雪皑皑,人们呵气成冰,缩手缩脚。这时,画个红红的太阳,让大家暖和暖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诵读显得特别有情感。看到这,我趁热打铁,对孩子们说:“看你们那陶醉的样子,我就知道你们也被作者美好的心灵打动了。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有什么祝愿写下来?”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要画个白色的太阳送给那些失明的人,让他们能够驱走黑暗,重见光明。”有的说:“我要画个快乐的太阳,送给灾区的小朋友,祝他们幸福。”……听着孩子一句句充满温馨的话语,我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每个同学画的太阳都很美,你们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孩子们的思维如此活跃,想象力如此丰富,这就是生动直观的情境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它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在《李吉林文集》中指出,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话语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画家乡》这课。上课伊始,我播放了祖国的风光图并配上了歌颂祖国的音乐。与此同时,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不仅有浩瀚的大海、连绵的群山、广阔的平原,还有茫茫的草原、现代化的城市……住在不同地方的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生动的描述,动听的音乐,秀丽的风光图,让孩子们领略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文本。就这样,一次师生全身心投入、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开始了……
三、运用绘画,表现情境
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视觉冲击,可以弥补学生想象的不足,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喜欢听老师刻板机械地讲解。因此,若能为孩子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我一边引导孩子读课文,一边用简笔画勾勒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寥寥数笔,课文的内容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孩子们的眼睛也亮了。紧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描述,绘画来表现雨后景象。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孩子们拿着粉笔,把花涂得更红,把草涂得更绿。山坡上长出了花,长出了草。可是学生并不满足于课文中的这些景物,有的小朋友在碧野上空画了几只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的燕子;有的在马路两旁还画了几辆小轿车,他们说这是在外地做生意的人们纷纷赶回家过年;有的在桃花上添画了蜜蜂、蝴蝶,在空中添上了风筝……同学们越画越美,越说越生动。通过这样的画画,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同时又活跃了思维,愉悦了身心。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维也就在这情境中潺潺而出了。
四、运用表演,体会情境
孩子天生爱动,既喜欢表演,又喜欢看别人表演。富有情境的角色形象,能唤起孩子的新异感、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课文学完之后,将其编成课本剧或小品,让学生在表演中学文做人。
如教学《夏夜多美》为了使学生感悟本课的中心,我设计一个场景:小蚂蚁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他的爸爸妈妈又会说什么,蜻蜓、萤火虫、星星又会怎么说。然后引导孩子们边编句子边演。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带着体验,带着情感,表演得活灵活现的。从孩子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我知道了孩子们已经不仅理解到夏夜的景美,更体会到生活在夏夜的相互帮助的小动物们是更美的。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悟到了本课蕴含的深意,同时也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锻炼了表演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让孩子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作者:林梅钦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