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燕: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4/12/31 10:19:44
生活在这美好的世界里,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与己对话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由此可见,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何等重要。
一、增强“底气”,我愿说
低年级学生,如同一颗颗稚嫩的幼苗,老师的爱护,就如同灿烂的阳光,会让幼苗茁壮成长;而老师的指责,则如同那致命的虫害,会让那幼苗日渐枯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到口语训练活动中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增强表达的“底气”、信心,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1.学会期待,因材“鼓气”
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大方,有的羞怯,有的冷漠,有的热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不吝惜我的期待,而把课堂时间分给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对于那些充满自信,高高举起手的学生,引导他们说得精彩;鼓励那些如同含羞草的小朋友进行口语表达,循序渐进地要求他们说得出声、说得响亮、进而说得精彩。慢慢地,我的期待有了回报:全体同学都会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要求发言,他们已能“底气十足”地参与到口语训练当中去了!
2.学会欣赏,千般“鼓气”
“人才,是在赞美中诞生的。”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多鼓励学生参加口语训练,我总是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学生,想方设法为学生鼓气,让他们喜欢口语表达。每节课中,我总会引导学生评价:“谁能说会道?”“谁变得爱回答问题了?”以此来激励善于表达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激励他们能两头并进,提高口语表达的热情。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的欣赏。他们的眼中、心中,都迸发着成功的喜悦的信息!他们越来越愿意进行口语表达了!
二、培养“灵气”,我会说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凭借仿说,训练口语表达的精彩
学习是个模仿、借鉴、创新的过程。模仿、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词句都是学生口语表达的典范。我们借助这些具有典范性的词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失是个好办法。如: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柳树醒了》中“春风给柳树梳头,梳着梳着,小柳枝哟,软了。”我引导学生模仿说。学生有的说:“春风给大榕树梳头,梳着梳着,榕树的胡须哟,软了、长了!”有的说:“春风给小朋友们梳头,梳着梳着,小朋友们的头发哟,更黑了、更亮了!”……真是异彩纷呈。又如在学了《松鼠和松果》一文后,我让小朋友用“香甜可口”说说吃过的东西,答案是五花八门,精彩绝伦:“中午放学后,我饿坏了。妈妈给了我香甜可口的饼干,我开心地吃了起来!”“丁零零,下课了,我们津津有味地喝起香甜可口的豆奶!”……仿说,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出现了迷人的色彩,诱人的香味,感谢仿说!
2.借助插图,训练口语表达的条理
课文的插图是训练学生把图还原成文的绝好材料。在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里总有一定的情节性、时间性或方位性。这样的插图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条理性的绝好依托。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荷叶圆圆》的插图就可以训练学生用上一定的方位词来描述荷塘之美,综合训练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并灵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好词佳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创新运用了课文知识,拓宽了口语训练的渠道。
3.巧抓契机,丰富口语表达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个大课堂,它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动的素材;它如同一个宝藏而永不枯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我结合一些节日或一些突发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学生表达热情高,表达的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妈妈”,小孩子们有的说:“我的妈妈是最爱我的人。每天她工作得那么辛苦,下班后还要上街买菜,为我做可口的饭菜,为我辅导作业,为我洗衣服……”有的说:“我的妈妈脾气很好。她开服装店,每天要接待很多顾客。有些顾客试了一件又一件衣服,浪费了妈妈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最终还是没买就走了。可妈妈一点儿也不生气,还微笑着对她们说:‘慢走’。”……听着学生这些真实、感人的心里话,我不禁想到了《课标》中的一句话:“以我口说我心”。我想,以生活为平台巧抓契机,口语训练便会达到“以我口说我心”的美好境界。我们应多多挖掘生活中这样的契机,为口语训练提供最真实、最感人的素材。
4.说、评结合,提高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听”与“说”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学生口语表达后,要不失时机地对刚才的表达进行评价,明确优点,改正缺点,以提高口语表达的规范性。如:我经常组织学生这样评价:“她(他)说得好吗?好在哪?哪里说得不好?”“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引导学生从音量、音准、词汇、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深刻明白口语表达的几个要求。同时,学生在评价时也不知不觉地丰富、规范了自己的表达。可见,说、评结合着一训练方法可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见闻感受的勇气,让他们“底气十足”地说!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方法、技巧,让他们“充满灵气”地说!这样,定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志燕
学校:莆田市仙游城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