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叶惠娟: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4/12/31 11:06:49

 

摘要: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管理者。他们是与班内学生联系最多接触做多的教师,也是学生心中最有权威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的素质要求要更高。作为小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学生心灵的陶冶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学生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管理者。他们是与班内学生联系最多接触做多的教师,也是学生心中最有权威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的素质要求要更高。作为小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学生心灵的陶冶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笔者在某小学做过多年班主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展现自我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小学生具有好学样、好模仿、易受暗示的特点,班主任的言行起着表率作用,能为学生提供言行规范的物化模式,不仅能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而且可以缩短学生学习模仿、实践的过程。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完整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体验。班主任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应该用“我是你们的朋友”这样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触膝谈心,聆听学生的心里话,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建和培养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学习氛围、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要依靠班级中品学兼优的骨干力量,即各门学科的学习带头人,要让他们在班级中形成榜样力量对比,依靠他们的言行来带动和影响全体学生。而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并加强教育,促使他们不断奋进。

干部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给与权利鼓励班干部去工作,在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他们的思想作风和精神面貌对班风、班貌有很大影响。有了优秀学生干部,班级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开展,班级面貌就会生气勃勃;反之,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集体就会涣散无力。所以,作为班主任,在选定班干部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三、以遵守规范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规范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日常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

四、重视班会的开展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但近年来很多老师却发出了“班会课难上,学生不感兴趣”的感慨。有些老师觉得没话可说,干脆把班会课改成自习课或用来上课;有些老师虽然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却是兴趣索然;还有些老师把班会课上成了“批斗课”“训话课”,长此下去,引起学生反感,老师自身也会觉得没有太大意义,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们老师要改变对班会课的认识。它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交心的好机会,是实施教育的良机。班会课切忌泛泛而谈。如果一节班会课什么都强调了,就等于什么都没说,班会课应该有明确内容,让学生在开完班会后能够明理,思想认识加强,进而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                                        

五、协调与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关系网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社会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相互抵消。在与家长谈情况沟通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作为班主任,如何协调与教学的关系,如何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通道,如何编织好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英才这一网络,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就是“家长”,他们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家长的理解和沟通,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以诚相待,用诚信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做好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总之,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不好书,育不好人,教师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越是怪罪于学生的教师,越是不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越容易降低自己的威信。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反思教学工作,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才能奋勇前进。

人生,是一条由不断学习所累积的道路,虽然道路有长、有短,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体悟、有喜乐、有困难、有突破,经由一连串的酸甜苦辣历练,成就了一条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班主任是掌握道路的领航者,责任深重。唯有踏实地学习、真诚地落实、积极地奉献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树人的事业,真正成为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优秀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陈安福等《课堂教学管理心理》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程》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3、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 》199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4、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1998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中国教育教学学习网《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作者:叶惠娟

学校: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