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吕宝燕: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4/12/31 11:4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设计多媒体课件,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以来,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实际的教学尝试,发现多媒体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一、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都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以往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在课堂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语文《翠鸟》一课,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时而飞翔在水面上,时而停留在桅杆枝头。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翠鸟的模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生动有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易于入景、真切感受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海底世界》,通过放课件,把蓝色的海水、凶猛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激发学生想深入了解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如有位老师教《火烧云》一课,运用它辅助教学,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或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课上可以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三、积极参与、培养品质

有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认读品质。即记认文字符号的能力和正确流利地把语句读出来的能力。这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计算机的参与下,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可以进行再加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唤起学生的注意,也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读品质。2、理解品质。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是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认识过程。例如我教《葡萄沟》一课时,有一段描写葡萄成熟时的形状、颜色,书中用了生动的文字来描述,写得很美。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将文字描绘转化成生动形象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并配有颜色的说明,生动美丽的画面使学生看得出了神。这时候,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葡萄长得怎样?”学生的发言是非常精彩的。

四、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海底世界》,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我搜集的《海洋探谜》这一课件,将课文内容以外的海底知识展现给学生分享,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师同学们共同欣赏。又如学习《螳螂》一课,任课老师把国内外各种各样的螳螂搜索出来,展示给学生欣赏,学生们感觉眼界大开。

五、启迪创新、自主探究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学习完《海底世界》这课,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再创造,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兴致勃勃,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又有的学生自己写一篇《海底世界》。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有了这些练习,使学生产生了新奇大胆的设想,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想象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师让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多媒体以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操作简便,反馈迅速等特点,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有时候会出现课件统治语文课,忽视培养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教学内容是老师选定的,教学程序是老师设定的,问题和答案也是老师设计的,一些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对学生难懂的地方都通过多媒体途径,形象生动地进行展示,使学生轻易地获得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无止境地降低难度,更多的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余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和思维过程。而教师单方面的一味播放,学生成了热闹的看客,教师没有启发式教学,没有了循循善诱,而是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或逼进课件这个“笼子”里。课件的思维模式就是教师的思维模式,也是学生的思维模式,老师毫无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毫无个性思维可言,毫无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正如李克东、谢幼如提出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也就是说多媒体课堂教学强调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板书、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网络等)的恰当有机的结合。

 

 

作者:吕宝燕

学校:泉州市南安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