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美秀:观察得法 妙笔生花

发布时间:2014/12/31 13:53:55

 

摘要:我们提倡学生写的作文要“真实的”“生活化的”“充满童真童趣的”,而事实上,不少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缺乏灵性。为开辟一条学生作文教学的蹊径,我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活资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着手探索生活化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关键词:观察  得法  生活  妙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针对小学各个学段分别提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怎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呢?

一、有目的观察,使习作言之有物

农村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话连篇,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自觉性;不少学生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往往是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而不记”,就像过眼烟云。这样,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明确观察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观察目的,就可以避免观察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后,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还要求记录观察日记。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观察。学生们的劲头很足,一下课就围着鱼缸转,我们边观察边讨论,还时常给它们换水、喂食。时间在孩子们焦急的盼望中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写作时,大家都做到言之有物,出现了这样的语句:“今天,我去看小蝌蚪,发现它是透明的,而且像一根根小小的棒棒糖。”“小蝌蚪的尾巴变得又宽又长,小蝌蚪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天天都有变化。”生活化的比喻真实自然,真是“下笔如有神”!

二、有顺序观察,使习作条理清楚

一般来说,观察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观察静态的客观事物要注意空间位置、方向顺序性,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从中间到四周(或反之)等顺序观察,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观察能力。观察运动变化中的事物,就要让学生加强时间观念,先怎样后怎样,接着怎样,最后怎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观察顺序并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在不少情况下,既要观察事物的静态,又要观察事物的动态。这就要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如观察日出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学习了《海上日出》一文后,在一个早晨,我同学生一起到海边观察日出。观察时,我先让学生抓住时间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大环节,再让学生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自己的脑海中,如天空、云朵、太阳、大海四处景物等进行感知,建立空间概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观察他们的形状,颜色、光亮的变化。这样边看边说,学生对日出的过程获得了真切、清晰的印象,达到了预定的观察目的。他们写的时候就会按照日出的过程写:“天刚破晓……慢慢地……一会儿……太阳离开了地平线……”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能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三、有重点、细致观察,使习作主次分明

在观察活动中,不仅要有目的,按顺序,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抓住重点进行细致观察。当然写作的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为了对学生进行某种或某类事物写作技巧的指导,可以由教师事先指定观察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有细致的观察。即抓往选取的重点部分集中注意力,观察精细,在感知事物的细节上下功夫。

就拿观察一项活动来说,就要观察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对于活动的过程要作为重点进行细致观察。如:教师在班内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比赛,让学生观察整个比赛的过程。首先观察,两个小选手是怎样做好准备的,再看是怎样比赛的。宣布“开始”后,两个选手互不相让,都紧闭着嘴,咬着牙,个个脸憋得通红……后来一方渐渐支持不住败下阵来……这样,连比了三个回合,决出胜负。对于这一活动,由于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对整个活动过程写的完整,而且对两个小选手比赛时的动作、表情的变化,乃至心理活动都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观察时既要做到细致入微,又要做到点面结合,就像拍电影,既要有全景,又要有中景、近景、甚至还有特写镜头。面,解决文章内容的广度;点,解决文章的深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鲜明深刻,主次分明。

四、抓特点观察,使习作真实形象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实践证明,只有真实、真情的作品才感人。写真、写实关键在于把握住事物的特点。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或对象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而每种事物的每个现象各有自身的特点。若孤立地看某种事物或某一现象,往往不能深刻地、全面地认识它。在观察过程中,抓住、抓准人物及事物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身世、年龄、外貌、性格、心理、语言和行动等特点;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的颜色、形态、气味、声响等特点加以观察。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如能通过多看,多听,多闻,摸准人物的性格、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能克服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

五、观察并想象,使习作精彩生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观察时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新课标也提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综合灵活运用联想和想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把学生带到校园的大榕树下,指着大榕树问:“榕树的枝干与别的树干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回答:“枝干上长着长长的气根”,“树主干粗壮扭曲,布满皱纹”。我接着问:“你觉得它的气根跟什么相似?”“像胡须。”“扭曲的树干呢?请进一步联想。”学生边看边想。于是,这次习作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你看,它多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捋着胡子,慈祥地望着我们;那满头闪着银光的小圆叶,层层叠叠,在微风中哗哗地响着,似乎在给我们讲述古老的故事……”

还有一位学生写冬至吃的汤圆,这样观察想象:“下锅了,一个个滚圆的白净娃娃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在锅里欢快地嬉戏、玩耍。在一旁看热闹的我也忍不住想融入他们的游戏。锅里好像传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笑浪,把我也拉进了‘笑海’……出锅了,那一颗颗顶着啤酒肚的汤圆,乖乖地呆在碗里。他们好像在对我说:“哎哟哟……顶着个大肚子,咳咳,真好玩呀!”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雕塑家罗丹说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指导学生在作前用心观察,观察得法,我相信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也会内容丰富,妙笔生花。

 

 

作者:林美秀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埭头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