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瑞春 :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

发布时间:2014/12/31 14:00: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感情,发展思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有的人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基于此,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了好词,好句,觉察了词句的妙处,赏析之余,还应做好摘抄。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好词、成语、名言、俗语、谚语、好句,甚至是好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灵活指导,可以是课本中所教过的,如各单元“语文天地”的词句积累,也可以是课外所阅读的内容。教师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让学生做成“摘录卡”,每天一两个词或一两个句子,我相信,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便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二、背诵

郭沫若在回顾幼年学诗时说:“儿时囫囵的背了很多的唐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脑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巴金在谈及少年学文时也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了它的好处,也就能慢慢的找到文章的调子。”可见,背诵不光有利于积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大凡一个有突出成就的人,他的记忆力也是惊人的。小学一至三年级是记忆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时我们不注重记忆力的培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当然,指导学生背诵也应该讲究一些方法,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如背诵古诗《春晓》时,可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诗句;通过表演背诵诗歌《锄禾》、《松下问童子》;套用熟悉的歌曲调子来吟唱古诗;利用情境再现法记古诗等。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背一些名篇,也可以让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积累,如教《赠汪伦》,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友情”的诗句来背诵。

三、阅读

我想没有哪个大文豪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成功的原因来自于自小就与文学有着亲密的接触,不仅会像我前面提到的会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外,还有着阅读的功劳。通过阅读好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也积累了写作的技巧,更积累下针对每篇佳作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进而使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净化,世界观、人生观得以树立。为了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利用每天下午课前的读书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美文;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举办“读书会”,评选“读书明星”,让孩子与书成为好朋友;举行“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互相推荐“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等。另外,我还重视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如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等。

四、联系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囿于狭小的课堂,要有“大语文”观,要鼓励学生跳出课堂,跳出书本来积累语言,在鲜活的生活中积累语言。我的做法是: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我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推普周”开展“啄木鸟行动”,组织学生“纠错改错”,认识规范字;组织“雏鹰假日小队”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结合开放单元鼓励学生走进市场,与来自各地的商贩交谈,获得生动的“生活语言”。学生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从而获得丰富的语言积淀,有时甚至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悟。

2.巧妙利用,让课堂走向生活。

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排课本剧、演小品、说相声、诗朗诵、口语交际等,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的课堂中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语文,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有效积累,才能不断地提高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作者:林瑞春 

学校: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