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玉凤:关注学生发展 优化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14/12/31 14:10:03

 

摘要:识字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环节。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段话提出了识字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注重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化,在识字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创造多种情景,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研究方法中识字,在快乐游戏中识字,把本来离学生认识水平较远的文本变得丰富而有趣,为学生快乐地识字铺设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发展  优化  识字  教学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的个体,过分注重了技能的传授,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的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记,学生不堪重负,而结果却是高耗低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这就是说,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该渗透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 趣字为先,情趣化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进行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决不是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仅仅教学生孤立的识字。教师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识字以趣为先。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1找朋友。

比如,教师把生字卡发到学生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知”字说:“我是‘知’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道”的学生马上和“知”和在一起,说:“我是‘道’,我和‘知’ 组成‘知道’。”全班读者“知道”。学生既识了字,又玩个痛快。

2编儿歌。

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如“碧”字,编成“王小姐,白小姐,同坐石头上。”不但易学易记,而且妙趣横生。

3互助接龙

学生把自制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接龙游戏。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一个接一个读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本组中的“小老师”,学生互相帮助,使自己的生字接龙不断进行下去,最后以接的最长的为优胜者。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查一课、一单元或更多的生字学习情况。

4摘果子

摘果子游戏是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如教师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让学生制作果篮,将果子上的字读准字音、组词,常用的还可以说一句话,方可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这种游戏识字方法应用于一课的生字学习和巩固既方便又高效。

5比赛法

小学生好胜心极强,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激发其兴趣。如教了生字后,进行开火车比赛,哪组开得又快又准,评为最佳火车;组词比赛,看谁用生字组的词儿多;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字词说话,看谁用的词儿多又恰当。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二、 巧用方法 创造性地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划一的、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已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有许多识字的方法,比如:

1.加一加。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已经学过的熟字,拼凑在一起,成为新的字。如:门+耳=闻,八+刀=分,木+又+寸=树。

2.减一减。与加一加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

3.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情”换“忄”为“米”,就变成“精”,换换“忄”为“目”,就变成“睛”。

4.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信”字。一学生说:“‘信’就是一个人,他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寄出去。”形和义结合在一起,说的多棒啊!

5.演一演。如《小猴子下山》一课生字中有“看、着”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辨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目)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非常形象,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问“着”字,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指头伸到头上去了。

6.画一画。汉字源于图画,一些看似平常的字,稍加一点工,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如“休”字,学生先画一棵树,又在左边画上了个人,边画边说“一个人走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

三、利用资源,开放性地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段话不仅指出了识字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提出识字教学的方法要求,识字教学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广泛利用学生生活实践中的有关资源,使教学的方法、手段等不断得到优化。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呢?

1、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紧密联系。”

学生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久了,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2、 利用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就问家长。如此,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 利用商业资源识字。

生活在商业化的信息社会里的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购物、活动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柜台上的商品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可能记不住,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高了,不知不觉就认识了很多字。

4、 利用电脑功能识字。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利用电脑识字已经成为现实。用电脑识字好处很多:

(1) 熟悉字音。小学生打电脑一般是采用全拼输入法。字音读不准就打不出所要的字,学生只有熟记字音,才能打出需要的汉字。

(2) 巩固字形。打字的过程,就是认清字形的过程,拼音输入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串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学生只有认真的辨别字形,才能找到所要输入的字。

(3) 积累字词。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打一个字,都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的字和词,也会在不经意间认识了其他的字词,无形之中丰富了字词的储备。

 

 

作者:林玉凤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卓东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