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剑云: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发布时间:2014/12/31 14:25:47

 

摘要:为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本入手,进行写作训练,这才是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如果不在阅读教学中为作文课作铺垫,创造条件,而只是在作文教学中谈作文,那就是舍本逐末,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强调,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才能同步提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在课文语言文字的积累中进行写的训练;在课文语言文字的“典型”处进行写的训练;在课文语言文字的“空白”处进行写的训练;延伸课文情节,进行写的训练。
关键词:立足文本  读写结合  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强化课堂练笔  提高作文能力  
 
古语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可见,读书与写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立足文本入手,进行写作训练,这才是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如果不在阅读教学中为作文课作铺垫,创造条件,而只是在作文教学中谈作文,那就是舍本逐末,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强调,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才能同步提高。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资源。那我们如何立足文本,寻找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呢?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我认为关键要走好阅读教学的“回程”路,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下面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观点:
一、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落实读中学写,随文练笔,首先要分清一般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区别。一般阅读只要能读懂文章意思就够了,而阅读教学则要注意学习书面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书面语言时,历经两个回合,其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基础,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是重点。让学生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一学习书面语言的基本规律,找准切入点,看看每篇课文是选用了哪些材料,哪一段是重点段,哪些词句是重点词句,仔细推敲重点段、重点句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并在读写结合点上进行模仿练笔或片段练习。如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设计如下问题:A.这段课文主要些什么?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B.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C.抓住事物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的某一特点写出来。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内容的理解,第二个问题侧重于体会写法,第三个问题要求练笔。这样设计训练,出发点是语言文字,落脚点仍然是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抓读写结合点,强化课堂练笔
强化课堂练笔是读中学写的关键。在阅读课上,要立足文本创造机会,依据本单元作文训练目标和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构或表达方式的某一特点,找准每课的切入点进行课堂小练笔,使学生从每课阅读教学中一步一步地练好本单元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技能,然后,在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中,再将课例学习中练就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相应的结合,综合训练,形成作文能力。
那么,如何结合课文进行读中学写呢?
1、在课文语言文字的积累中进行写的训练。
 学习语言就要积累语言,积累那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式。积累是为了准确地运用,以表达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严而有“格”的“写”的训练,则会更快地将学生学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如教学《白杨》第14自然段,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 一段话,来赞扬文中那位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宗高品质。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写好这样的片段。在此基础上,再延伸拓展让学生用同样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赞扬身边的消防战士、清洁工……这样顺序渐进的进行写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在课文语言文字的“典型”处进行写的训练。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读写目标,从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段)。而这种语言现象又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 类化,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的,凭借这样的“典型”让学生仿写训练,并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的。如《匆匆》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在描写中具体采用了设问、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而又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教完此段可让学生也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有位同学这样写道:老婆离了,有再找的时候;孩子跑了,有回来的时候;煮熟的鸭子飞了,有飞回来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那块上好的猪肉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燃烧结束了吧:可是猪肉自己又怎么会燃烧呢?这个练笔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表达方法,积累了语言,还丰富了课文意境和学生的心灵。再如学习《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对写更感兴趣,我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不写出人名,只写特征,在集体交流时,让全班同学猜猜写的是谁。
3、在课文语言文字的“空白”处进行写的训练 。
 在课文中有很多艺术“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可以挖掘课文空白,指导学生读写实践。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我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然后让学生选一处写一写。交流时我发现这次课堂练笔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论对乡亲们,还是噶羧的内心世界学生都有自己的解读,从而丰满了人物、噶羧的内心世界。利用“读写结合填补空白”激发了学生有感而发激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通过“补白”搭建了读写结合的平台,增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4、延伸课文情节,进行写的训练。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写的训练,延伸课文情节。如《凡卡》全文讲完后,我即时提出:(1)爷爷能收到凡卡写的信吗?(2)老板老板娘回来见凡卡在睡觉,他们会有何反应?(3)凡卡醒来后会过上怎样的日子?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当堂练笔。以此作为写的切入点,一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激起层层涟漪,似乎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喷射口。
还有要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我们要善于寻找文本支点,巧妙设计练笔题,与文本深层对话。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寻找支点:“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在诉说什么,特别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设身处地的想象海鸥在倾诉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交流时,学生的语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思想是肤浅的。而写,可以凭借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对原有文字的进行删减、补充、调整、完善,引领思维走向深刻和有序。写话环节有力地佐证了读写结合的理论。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留心,语文教材中可用来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处处可见,它们都是学生语言表达的美好例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之桥,让学生学语言、悟写法。从读到写,读中仿写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语文、享受阅读,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立足文本、读写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勿容置疑。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的深度、广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剑云

学校:福州市岚湖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