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宁萱:低年级课外阅读三步走

发布时间:2015/1/4 10:15:59

                        

摘要: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变通,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作为学生阅读起步阶段,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初步阅读的指导,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低年级   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循序渐进

 

低年级作为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默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些具体要求既是达到的目标也为课外阅读起步指明了方向。

低年级孩子的阅读现状: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有阅读需求,但缺乏阅读方法的统一指导,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阅读兴趣,但阅读持久性低;有一定阅读量,但阅读书目良莠不齐,阅读种类较单一。

新形势的变化:面对减负之后,低年段孩子不留书面作业,留给更多时间给孩子,除了发展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课外阅读应该占据很大的地位。

综合以上因素决定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起步必须呵护兴趣,循序渐进,讲求方法。

一、听读,点燃阅读激情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生动形象地比喻道,“兴趣是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种刺激,脑力依赖它而冲出。”兴趣与儿童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兴趣就像一颗刚萌芽的种子,脆弱而珍贵,呵护了阅读兴趣,就能尽量久的保持阅读持久性。“听读”这种形式较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对阅读有着好奇和浓厚的求知欲,但是识字量还不足以能独自阅读,这时候老师的听读就是他们接触阅读最好的方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朱斯克齐的研究表明:婴儿八个月大就能聆听别人读书,并能够记得住文句内容,且还会在数个月后开口说话时表达出来;威斯康辛大学专门从事语文学习研究的查普曼证实:孩子的语言学习应在人生的头一年开始,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听书”,孩子会从深度聆听中奠定深厚的根基和阅读兴趣;美国幼教专家,北德州大学教授摩里森总结他的研究结果时说:较早接触并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幼儿,上小学之后比较能够自动自发阅读书籍,在学校的学业及各项表现也较为优秀。各项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地佐证着听读对儿童阅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教师听读材料应选择故事性较强,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故事。这类故事具有戏剧张力,富有变化,孩子很快地就能融入其中。例如短小而又具有故事性的《晚安故事》等。除了教师亲自听读,现在网络上有许多有声故事下载,选择符合班级孩子特点的故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特别是连载故事如(《吹牛大王历险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童话故事》,孩子们经常听得如痴如醉,总舍不得下课。原本作为一种常规养成的奖励方式,却获得了意外收获,孩子上课更会倾听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虽然只是为了表现好,多听些故事。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在校在家也可以实施。因此在家长会上也向家长明确阅读的重要性,请家长能每天为孩子听读十分钟。家校配合,孩子的阅读量在没有学完拼音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落下,还令其在轻松愉悦的范围中慢慢滋养了阅读的兴趣。

二、共读,循序渐进分步走

共读即全班共同阅读一本书,师生共读一本书,利用班级这一大氛围,把不爱阅读的孩子半推半就的吸引过来,共看一本书,同诵一首诗,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氛围使得阅读成了孩子日常所需。当然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学习阶段,阅读也要循序渐进,分步走。

1、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学完了拼音,孩子识字量和利用拼音阅读的能力都应该得到运用和检验。因此这个时候推荐阅读带拼音的书籍,孩子跃跃欲试,因为他们要独自阅读了。这个时候听读的时间改为让孩子朗读自己阅读的片段,评选出每天的“阅读之星”。此时的阅读兴趣来源于展示自我的成就感,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阅读中孩子不断地巩固着拼音,拼音也成为了孩子阅读的拐杖。两者相辅相成。这阶段推荐阅读《日有所诵》,简短而富有韵律感的诗歌,短短几行却有无限的童趣,拼音辅助独自阅读不难,最重要的是还能练习朗读。课前准备时全班诵读,不仅能让课堂更快地安静,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还能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地积累。

2、图画与文字相结合。

一年级下半学期,孩子们通过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识字量不断提高。这也为孩子甩开拼音拐杖独自开始阅读之路做好准备。这时候阅读图画书(绘本)就再适合不过了。 课程标准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是基于地段孩子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提出的。因此图画书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地图画构成符合这一要求。在童年生活里有充满真善美的图画书相伴是幸福的。在阅读图画书过程里,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收获知识,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孩子流畅、独立阅读的敲门砖。

引导孩子读有趣的图画书,首先要做的是隆重地介绍它。因此“看图听老师读故事”又应运而生了。《逃家小兔》是首选。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有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第一步:看图听老师读故事。利用投影孩子看着图画,被图里有趣的图画吸引了,听着教师的朗读,感受到了图画书独特的魅力。第二步:自主猜故事。当故事进行到一半时,教师请孩子们来猜猜小兔又变成什么了,兔妈妈又变成了什么,她们是怎么说的。一场童言童语的精彩就在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中展开,有与作者心意相通的,有的更加精彩的。孩子快乐地说,这是休息时刻,也是再创造文本时刻。第三步:看图说故事。接下来的故事,由孩子自己看图说,其实与原文八九不离十。观察图画说故事,这如果放到正常的教学模式就是看图说话。就如同爱因斯坦说的“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兴趣点燃了接着就利用各种机会(如奖励阅读,好书推荐等),把班级的优秀图画书都推荐给孩子,鼓励带回家与家长共读。抛砖引玉的做法也得到回应,第二年班级漂书活动,多了很多有趣的图画书。

3、短篇故事,阅读与识字双赢。

二年级是所有学段中识字量最大的年级,这样的挑战如果全放在课堂上实现是不现实。因此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识字的大舞台,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查字典的技能,能通过查字典认识更多的新字,这为孩子独立阅读不带拼音的读物奠定了基础。当生字越来越少时,学生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浓。再则学生已认识很多字,正愁没地方发挥。当他们接触了课外书籍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竟那么“了不起”,可以独自看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接受有趣的新事物,探索未知世界,对课外书籍更加神往,对语文更加热爱,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阅读交流中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交流自己认识的新字新词,“识字之星”与“阅读之星”并重。这样的识字是为了阅读更有趣的书,这样的阅读能不断地运用自己在课堂上认识的生字,获得识字的成功体验,因此识字放到了阅读里,阅读更有成就感;在阅读里识字,识字更有生命力,这就是双赢。因此教师推荐的篇目较短,如《小巴掌童话》等。

4、长篇故事,趣味与生活平行。

当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逐步浓厚,各种适合年龄段的图书维持着阅读持久性,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也不断提高,阅读长篇故事就有了可能。此时选择阅读较有童趣的,遣词用句比较直白,童言童语的作品,或与孩子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就能得到孩子的共鸣,即使是长篇小说阅读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推荐《小多多系列》《小豆豆系列》《笨狼的故事系列》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时这时候的阅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了,有些识字水平较高的孩子阅读的速度很快,再阅读交流课上也成高谈阔论的主角,但是同样不可忽略哪些速度不够快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一学期下来他们同样能够读完一本书。这时的阅读交流课,重在师生一起读同一本书,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朗读仔细欢喜的片段,谈谈阅读感受,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

三、演读,阅读再创造

从书中走出来,阅读多种形式的创造让阅读更具趣味性,让故事里的主角走到孩子面前,让故事情节变成剧本,让孩子参与表演,这种表演读需要反复的阅读才能演好来,因此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个别篇目,利用演一演故事情节,画一画故事插图,编一编故事的续集,都成了阅读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这样的阅读孩子更喜欢,因为有了参与性,与故事主人公更贴近了。因此借着学校读书节的契机开展班级读书节,让孩子和家长自编自导自演乐趣无穷。

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的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发展就越有补益。”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是打基础,是激发阅读兴趣,是点燃阅读热情,是推选优良,只有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循序渐进的阅读才能一步一步把孩子引导健康阅读的康庄大道上。阅读初起步,不要有太多的期待能在语文学习上(如文字表达,口头表达)有特别突出的变化,这样功利地想法和做法会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相信每颗开始萌芽的阅读种子,经过阅读的洗礼会开出独特的花朵,低段阅读只是甘为沃土,静待花开。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作者:陈宁萱

学校: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