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潘静薇:感受汉字魅力 提高识字效率

发布时间:2015/1/4 10:39:22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中国汉字乃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她直观大方又不乏内涵温婉。她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和拉丁文字相对应的表意文字。这古老的文字里蕴含的是中华五千年的底蕴,这深邃的文字里演绎的是华夏民族的遥远记忆,这端正的文字里暗藏的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髓所在!

然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尚不能体会到这层深刻的含义,他们只知道他们每天都要认识、练习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串串符号。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小学阶段三分之一的学时里,这样大的识字量占小学六年孩子识字总量的二分之一还不止。拿二年级下学期来说,每篇课文,孩子们几乎都要分别会认、会写10个以上的生字。这难免让刚刚进入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望而生畏。识字停步,必将影响孩子们今后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的良性发展。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孩子们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用古老汉字的美来吸引孩子

中国古老的汉字是由我们一辈辈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传承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质朴的美。老师们应该引领孩子们去感受这种美,体会这种美,享受这种美。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识字课文《口耳目》时,笔者先是出示了“鸟”的象形字—— ,让孩子们想象这是什么。这独特的象形字一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竞相猜测着,大多数的孩子都能从象形字中看出小鸟尖尖的嘴巴,圆圆的小脑袋,具有流线型的尾翼,整个字的形象多像是一只速写的小鸟呀!随即笔者出示小鸟栖于枝头的图片,这一对比,更显出了象形“鸟”的优雅闲适之美。孩子们惊呼!当孩子们感受到古老汉字的魅力之后,笔者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打开书本,好好欣赏课文中出现的其他的象形字,让大家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享受画一般陶冶。此时的识字课已经不知不觉地从被动变为主动,孩子们一边用手指比比划划,一边就将生字默默记下了。当然,接下来各种游戏形式的识记不可或缺,我们可以通过找朋友、连线、拼图等方式对孩子们的记忆进行巩固、检测。我们甚至可以出示新的图片,让孩子们尝试着当当古人,也来画一画、造一造象形字,再将自己的作品和真正的象形字进行对比,比比谁的作品和象形字的原型最相似。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孩子们在美的吸引下自觉自愿感兴趣地完成的。象形字很美,而现代的简体字一样可以写得很美,横要平,竖要直,一撇一捺要舒展,课堂的最后环节,老师可以很自然地指导孩子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十、木、禾”。

二、我古老汉字的巧来打动孩子

汉字从她的造型结构上来看,大多可以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介绍,上文提到的像画一般具有美感的象形字就是独体字,而接下来要讲的组合巧妙的形声字就是合体字。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笔者引导孩子们从分别从诗歌中和插图中找出出现的小动物的名称,并用找卡片的形式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然后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观察小动物的名称和相关的图卡,看看有何发现;接下来的讨论汇报环节,孩子们的热情极高,“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它们都是小动物的名字”“我知道他们是昆虫”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认知这些字的同时,发现了很重要的构字规律;最后,由笔者来出示“形声字”这个概念来小结孩子们的发现就显得水到渠成,一点也不突兀。有了对形旁、声旁的了解,当然少不了课堂上必要的延生拓展。练习环节,我出示一组生字,孩子们一眼就能发现其中藏着的形声字,并且能够尝试着读出它们的读音或是说出大概的意思。这堂课孩子们血药会认14个生字,但大家并没有觉得困难,反倒在此基础上掌握了重要的自学生字的规律。而笔者也轻松地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巧妙的汉字,我们就要这样巧妙地学习。

三、用古老汉字的妙来启发孩子

象形字和形声字都相对比较形象,但是生活中还有很抽象的意思该如何表述呢?聪明的中国劳动人民又因此创造出了汉字中的妙笔——会意字。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字具备着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其一、她可以表示更多抽象的东西;其二、它的造字功能更加强大。“会意”顾名思义就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体字,根据其意义之间的关系组合成为一个字,由此来表示这些构字成分综合形成的全新意义。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会意字是在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第四篇课文《日月明》。这篇课文其实就是篇简单上口的识字小儿歌,节奏明快、富有情趣。孩子们摇头晃脑,拍着小手很快就能将课文熟练背下。而儿歌中蕴藏的小秘密则需要老师去启发孩子们观察、发现。“哇,人靠在树木边就是在休息啊!”“田里干活的多是男人们哦!”“两个人一前一后就是跟从的意思。”“老师,我还知道不正歪,三口品” ……多奇妙,多有意思啊。孩子们能够逐一解释儿歌的意思,解释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就是巩固的过程,巩固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内化了之后孩子们还能自发地拓展,编写儿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却有着孩子们积极的思考和生动的发言。如此有有效的课堂岂不妙哉!

当然,除了象形、形声、会意,汉字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构字方法,也不是所有的课文编写都能如以上三课那样做到如此有特色的集中识字。但是不可否认,每一个汉字都能从音、形、意三个方面去寻找她们身上所特有的气息。比如有趣的多音字、易混淆的形近字、好用的一字多义等等。老师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不断地去探索去感受,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作者:潘静薇 

学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