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焕光:略谈语言文字训练

发布时间:2015/1/6 10:14:27

 

摘要:把握新课标精神、利用教材,进行最优化、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  

关键词:把握训练的目标   确定好训练要点  扎实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训练

 

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关键在于运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单纯地放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逐段逐段地作繁琐分析,冷落了学生。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这种做法事实上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起不到阅读教学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略谈几点看法。

一、切合实际,把握训练的目标

训练目标具有把训练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训练过程进行定向和控制的作用,对训练结果有检测作用。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目标把握是否准确,对训练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关系到训练的成败。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即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训练要求为依据,以课文所在章节的具体训练目标为依托,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如《我要的是葫芦 》 一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 。 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 ? 可爱在什么地方 ?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 ? 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 感悟 ,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 ,最后让学生结合图 ,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 理解、 运用。

其次,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尽情体会。即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 ,把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提炼出来。如《坐井观天》 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 大海、 河流、森林、 果园、 城市、 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二、围绕目标,确定好训练要点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要凭借一篇篇课文进行,教一篇课文,固然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从训练的角度讲,不可能也不需要对课文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段落都花不同样的功夫。这就要确定一篇课文的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状况;三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因此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规律,又能发展思维、陶冶学生思想,并且又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点。在小学阶段,字、词、句、段的训练是重点,词句训练又是重中之重。如《爬天都峰》以通过词句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为着眼点,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在理解课文时,以抓重点词语(“高”、“陡”、“奋力”、“手脚并用”、“终于”、“也”、“居然”)的理解为突破点。

三、加强训练,扎实积累和运用

通过熟读、背诵各项语言文字的训练,把范文中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记诵者,为问之舟车也。”语言积累多了,以后阅读,写作就有坚实的基础。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时或苍白无力,或辞不达意,究其原因,与他们平时不善积累语言有关。因此,语文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 读,首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去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读,即要读出情,读出味。 比如读《第一场雪》中雪后的美景这段时,我指导学生用先轻缓后激情的语调读,读出对雪喜爱的感情;读“下雪时”一段时,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惊喜、赞美的感情。这样,学生读的兴味就会越来越浓,而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积累,便都在这读中获益。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是学生写作的“样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优美的篇章片断,这样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作训练的知识点很多,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定准语文基本功训练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展延伸,训练语言文字  

读是基础,写也是基础。但这二个基础有质的区别。可以这样说,写能外显读的效果,写是读的提升。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可通过赏析迁移,使读写结合起来。加强读写结合,也就是要在阅读中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及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文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式,指导学生运用该词语或句式进行练习。如《葡萄沟》一课,①抓中心句读懂全篇文章。这课的结尾句正是全篇的中心,即“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然后指出重点:葡萄沟怎样好,为什么?接着让学生逐段理解,第一段认识“出产的水果多”,第二段认识“葡萄沟老乡好”,第三段认识“葡萄干好”,从而体会“是个好地方”。②抓重点句,读懂重点段。《葡萄沟》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也是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从第二、三、四句使学生了解葡萄“长得好”、“又多又美丽”、“甜”,体会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③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重点句子的重点词是“好地方”,抓住好地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填空:葡萄沟出产(  ),人们最喜爱的是(  ),葡萄的枝叶(  ),成熟的葡萄(  ),挂在绿叶底下(  )美丽极了,那里的葡萄干(  ),(  ),非常有名,葡萄沟真是个(  );最后练习写段,仿照课文写段话“真是个好地方”。

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是孤立分开,而是相互交叉渗透。无论是哪一种的方法,都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或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最优化、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标》

 

 

作者:王焕光      

学校:闽清县省璜镇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