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顺永: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5/1/6 10:26:19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投身更多样的体验当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意见、采取行动、作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的优良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施策略  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成为专家热衷研究、教师热情实践的一个“热点”,以至于有人称之为“中小学课堂的一种时尚”。

的确,如今我们随便走进一个小学语文课堂都能看到:无论怎样的课,教师大都会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眼下所耳闻目睹到的所谓合作学习,与理论研究上的相去甚远,它们表面上气氛相当活跃,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这种合作学习常常显的匆忙而凌乱,甚至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的,并无实质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难道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的“纸上谈兵”吗?致使本身互动、高效的合作讨论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带着这样的疑惑,本人就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作了一番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领会和把握,并针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和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象一: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意见,两三分钟就草草收场,使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现象二: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合作讨论,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现象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讨论结束时并没有安排归纳和小结,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

现象四:学生不能围绕重点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争执、吵闹不停,不懂得倾听、吸取别人的意见。

现象五:少数学生“独霸话坛”,搞一言堂;多数学生则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一言不发,游离于讨论内容之外。

综观上述几种现象,这种无序、无效的合作讨论占据了语文课堂,其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这必将导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那么对于在教学中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解决,、处理它,从而真正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下面我根据我2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我的观点。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策略一:精选内容,激发潜能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尊重彼此间的意见和观点。特别是在合作讨论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性格内向堵塞学生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与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策略二: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策略三:“时间就是生命”,课堂上怎样有效地利用时间,使合作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组间竞争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展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比如在教《小松鼠找花生》一课,问:“小松鼠能找到花生吗?为什么?”以小组讨论看哪一组能最先完成任务。这样就调动了每组成员的积极性。各组都想最先把问题解决好,从而达到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从而使组员之间形成了竞争,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甘落后,而自己又是与小组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所以大家都会朝着同一目标进行认真思考答题,都想最先解决问题,达到每个学生都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发挥自己的聪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讨论后,都明白小松鼠能找到花生。从而归纳出植物果实有的埋在土里,有的植物的果实挂在枝头。

策略四: 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趣应把教材的重点,选择最佳时机,尽量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正行,趣仍浓,”“课已尽,趣犹存”,以收到事办功倍之效。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喝好奇地源泉。而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加浓,能迅速的加入角色,如教学《借生日》一文,让学生欣赏歌曲《生日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然后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我妈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问题学生就很感兴趣了,自然就很快地进入解决问题的合作探究中。

策略五:激励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习“失败者”自信心遭到彻底摧毁,而合作学习恰能克服了传统的弊端,以激励全体成员为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与赢”的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参与。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乐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甚至于其他学科学习中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语文世界》、《求索•创新》、《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2、周 俊:撰写的《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发表于2004年,第2期《语文世界》

3、王 坦:撰写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发表于2003年,第3期《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资料》

4 、陈惠琴、王建辉:《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作者:吴顺永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翁厝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