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发布时间:2015/1/6 11:29:10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日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教师要不断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艺术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日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手段,选择小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例如可以利用故事或提出疑问等导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和学习。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和贴纸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熏陶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情境,营造一种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快乐阅读学习,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学会感悟课文蕴含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二、渲染阅读教学的艺术情境
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带有一定的阅读心情。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设与所教学的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课堂阅读教学的艺术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体验、领会课文的道理的同时,获得艺术感染,得到美的感受。教师要挑选那些和课文的内容、意境和情感相一致的乐曲,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月光曲》时,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到走进茅屋弹奏,再到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体会贝多芬创作的灵感,让学生全心的投入,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体会音乐家贝多芬高超的琴艺和崇高的人品,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心驰神往哪个美好的境界,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和弹琴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高尚情感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分析讲解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赞扬他们崇高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阅读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例如,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境,为之选择合适的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如古筝、琵琶等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很适合表现古诗的意境,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受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文化底蕴的积累。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他们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具有高雅的艺术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使学生以崇高的精神境界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完善学生的阅读视界,创建积极奋斗的人生。语文阅读的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运用上,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艺术化了的语言,有欣赏和审美的价值。作品的形象、语言和其他表现形式,都需要学生去感受,去欣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语言的审美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首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审美的培养,要重视具体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熏陶,而要轻理性的分析与概括,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语言能力的培养做好基础。
五、阅读教学中要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一种工具,但是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是表情达意。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和剧本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态度,以情动人,这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有着独特的指导人生的意义。教师要使语文阅读教学富有感染力,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服人,引导学生领会并体验课文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字词句所蕴含的道理。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直抒胸怀,有的娓娓道来,将情感隐含在事件的记叙和论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精选的课文,很多都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美好、高尚、积极、健康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丑恶、虚假和低俗情感的批判。后天的学习是培养美好的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多次体验课文中对美好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形成对美丑和善恶的分辨能力,让他们养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生活态度,让心中拥有一片美好的情感世界。
六、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中用到的语文知识非常多,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课文,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和传播功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里学习语文,感到语文的有用,在生活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自编手抄报和黑板报、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写借条、假条、倡议书、招领启示等,有利于学生愉快活泼地学习,并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加强语文实际教学的训练,讲究语言的运用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典范,对学生在语言的应用和修养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终身受用。
总之,教师要不断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阅读童话、寓言和故事,并领会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受到感染和激励,热爱自然,关心生命,积极向上,思想健康,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贾淑玮.幸福的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2]徐贤烤.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及思考[J],教学月刊2005年02期
[3]江平,朱松年.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4]顾美萍.以读为本,奏好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略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学月刊2008年04期
作者:谢育生
学校:泉州市安溪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