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花:返虚归真——写作应唯实务实
发布时间:2015/1/6 14:15:04
关于作文,我们似乎有很多疑问: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指导习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我们怎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常常谈到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习作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你爱的人,现在你选择了最爱的五个,现在请你拿起笔,听清楚要求:在你最爱的五个人当中划掉一个。不着急,想好了把谁划去,再动笔划掉。
(生开始划。教师巡视时,发现黄瑞同学拿着笔注视着白纸,迟迟不动。)
师:你为什么不划呢?
黄:因为这五个都是我认真挑选出来的最爱的人,哪一个我都不想划去。
师:(抚摸生的头)你划不下去?但是你必须得划掉一个,这是规则。而且有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你不让他走他就要走,并且可能永远跟你分别。仔细想想,然后一定划去一个,好吗?
黄:(神色变得凝重)好,我再想想。
(师继续一边巡视一边了解情况)
师:蔡嘉文,你把谁划掉了?
蔡:我把小姨划掉了。
师:为什么要划掉小姨呢?
蔡:因为小姨虽然疼爱我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可是相比之下,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有养育之恩;外婆可是打我出世就开始照顾我,现在爸爸、妈妈去外地工作了,也仍然是外婆养育我,外婆对于我来说有着更浓厚的亲情;许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这比亲人更重要。所以我只能选择划掉了小姨。
师:老师很感动,谢谢你把我看得比亲人更重要。划掉了小姨,心情怎样了?
蔡:我觉得小姨给我的爱都随着我的笔划去的刹那而流逝了,我的心里好难受啊!
师:你说得可真好啊,把内心这一感觉说得很具体很形象,可以用笔在旁边写下你此时的感受。(板书:难受)
师:宋田,你划去了谁?
宋:我划掉了妹妹。
师:为什么要选择划掉妹妹呢?
宋:因为妹妹很顽皮,每次在爷爷那里,总爱跟我过不去。
师:我发现你在选择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经过仔细考虑了才写好的,那么你应该是很爱妹妹的,对吧?
宋:是的,我很爱妹妹。虽然有时她有点顽皮,但是带给我们大家的快乐却是更多,是我们一家子公认的“开心果”。
师:那么我理解你的心情了,从你的“虽然……但是……”可以知道,你划去妹妹,是和其他四个最爱的人相比较而言来作选择的,你也是无奈才划去的,对吧?(板书:虽然……但是……)
宋:(点头)是那样的。
师:现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还剩下四个。(停顿片刻)请用笔再划去一个。
(生继续划,老师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开导,点拨)
师:吉颖,我发现你的眼睛饱含泪水,这次划去谁了?
吉:(擦泪)我划去了外婆。
师:(抚摸生的头)怎么了?心里很难过?
吉:(哭泣)我把最疼爱我的外婆划去了,我……我……心里好痛啊……(说不出话来)
师:(搂过孩子)对不起!对不起!老师让你伤心了,请坐下吧!
侯欣怡:许老师,我们可以不划吗?(所有的孩子都用乞求的眼神望着老师)
师:同学们,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我跟你们一样,心里痛啊!可是人生就是这样,时常会面临一些突如其来的打击或者一些很残酷的选择。我们还是坚强些,尊重规则,必须划去,不要留商量的余地。
(气氛更加凝重,生继续划,师巡视相机引导说出真实的感受。)
片断二:
师:这时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最爱的人,我相信他是你最最爱的人,现在请你把他也划去吧。(生大多都在抹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我知道我这样很残忍,其实我跟你们一样,非常伤心,我的心也会痛啊。可是这是规则,必须划。
师:当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全部都被划去的时候,留给你的是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了?
蔡嘉文:这时的我像一只孤独的丑小鸭,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师:多感人的比喻啊!把你的感受说得很形象,赶快用笔记下来。(板书:像孤独的丑小鸭……)
姚慧珑:我的心里很难受,很痛。努力想回忆些什么,可是脑子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
师:“脑子什么也没有”可以换个说法来表达吗?
姚:脑子里一片空白。
师:“脑子里一片空白”更形象地表达出你的思绪飞散了。那“心里很难受,很痛”也可以表达得更形象一些吗?(板书:一片空白)
姚:(思考片刻)我的心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有如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师:同学们,听见了吗?“心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有如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啊!我们体会到你那内心巨大的伤痛了,你这比方打得太好了。快,赶快把你这感受连起来记下。(板书:心好像被掏空了,撕心裂肺)
蔡雅冰:这时我才发现,亲人们对我深深的爱有多重要,我很激动,很感谢他们。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去形容,我只知道,我很爱很爱他们,我一定会加倍珍惜这份亲情的。
师:你说得好啊!你说的是实话,说出了你真实的感受。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她就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上。你看,我们很理解你藏在内心那真切而又浓烈的爱了。赶快记下你动人的感受吧。(板书:重要,珍惜)
黄国臻:当所有我最爱的人离开我的时候,留给我的只有巨大的伤痛。这时我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中颠簸摇晃,迷失了航行的方向。
师:说得真形象,赶紧写下来。(板书:像扁舟,迷失了方向)
侯欣怡:当我的笔划去所有我最爱的人的时候,我的所有快乐和幸福似乎都被抹去了。我仿佛从幸福的天堂一下子坠入了痛苦的地狱。(又开始抽泣)
师:这是诗啊!你的感受是诗一般的语言啊!一个“抹”字用得多巧妙,“从幸福的天堂掉进了痛苦的地狱”,多生动的比喻啊。(拥抱孩子)来,不哭了,坚强起来,赶紧把这动人心弦的感受记下来。(板书:抹;从幸福的天堂到痛苦的地狱)
……
习作中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学生习作的一种载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巧妙的撩拨,感受涌动在胸的亲情、友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表达真情实感”,指导学生用心灵说话、用思想说话,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三年级则要求:“开始练习习作时,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主要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么针对中年段学生的写话训练,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走进学生,重资源开发,促使学生自由表达
习作教学是一种不断生成的对话活动。在与人,与文本,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产生美丽的火花、智慧的思考、新颖的观点等,从而不断生成新的习作内容,
而不要先确立习作命题,提供范文后进行对话,忽视生成性。习作资源无处不在,而学生恰恰是最重要的习作资源!走进学生,透视一篇篇清新的观察日记,我们可以触摸到儿童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浓浓的乐趣,更使我们惊叹儿童那独特的慧眼和灵气!由此,我想:教师一定也要做个有心人,习作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有校内的、隐性的、来自学生生活或学生的感受、体验、性趣等方面的。如何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营构动态生成的习作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用超越教材的眼光,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创造习作资源,这样才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诊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不断诱发具有生活情味,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二、尊重学生,重兴趣培养促使学生乐于表达
习作的兴趣的激发还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充盈乐趣的生命活动。我常常通过幽默的言语,快乐而开放的活动,有趣的体验使每一次习作过程成为儿童个性发展和享乐共存的活动。注意通过难度的调控、情景的创设,特别是题目对儿童生活的贴近,习作要求的宽松和文体写法的淡化等手段,激发习作动机,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在学生对习作具有浓厚兴趣,充满自信时,让他们写下来,做到“情动而辞发”。习作的兴趣的激发还在于通过多途径交流分享习作,实现生活感悟的互补,不断强化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班级观察日记具有一定的轻松性、随意性、高效性、情趣性。它不同于那种以往流行的“把刀架在学生脖子上”强制性的习作。如经济型的营养餐,学生每日必吃,个中“真味”为学生自知,学生可以自由释放对生活的一丝感悟,积淀宣泄美好的生活情感,丰厚并淬炼语言的灵性------久而久之,它会成为学生激情飞扬,思想奔流,智慧交锋,张扬个性 的一处舞台,一种快意人生的生活的方式。
三、启发学生,重体验感悟,强化学生个性表达
《课标》强调了“表述自己的意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诊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理念彰显了习作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表达体验的过程,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将个性化体验和差异性体验真实表达,使学生 的习作异彩丰呈。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感悟是习作的生命。没有生活感悟的习作决不是一篇优秀的习作。因此,在指导中,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多角度的观察,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感觉,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的素材和灵感。一些优秀的习作虽写了一些平凡的事,却有情有趣,蕴涵深意。这些习作正是融入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的结晶。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还要求我们批阅习作后,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在我眼里,孩子们的习作不仅仅是一篇或精彩或平淡的文字组成而已,它是孩子们单纯的生活、纯真的思想的真实反映,我们绝不能忽视任何一颗天真纯朴的心灵,我们有义务让习作与学校、家庭、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更有责任为孩子们解决向我们倾吐的心结。我批阅这次习作以后,曾以朋友的身份邀请个别的家长谈话,交流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他们阅读了自己孩子的习作,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捷径。这样,我们的习作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语文课的功效,也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了习作的快乐并享受到一种愉悦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习作、乐习作、善习作。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一门缺憾艺术,我深知这次习作指导课还有诸多的不足,这些会催促我将继续在习作教学上进一步探索前行。
作者:许桂花
学校:晋江市安海镇西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