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聪 :激发写作乐趣 使学生乐写
发布时间:2015/1/12 15:17:28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既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带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做到书本知识与社会相结合,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二、缘事而发,积极写作。让学生走进作文,培养学生自觉自动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积极体验生活,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使生活中的事物都变得有意义。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灵活地把握时机,巧妙地因势利导,培养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感。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启发学生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关键词:激发 乐写 积累 缘事 激励 同评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作文时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善于写作文?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史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遇到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物,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 ,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有些学生习作时感到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鸡毛蒜皮、锁碎小事则感到没必要写,没内容可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任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以上这种状态,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习作的素材。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
为了带动全班同学积极主动地进行“日忆”,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又哪些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举手,争先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惊天动地的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如:班里有两位同学吵架,这是坏事,但是它使我们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而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等级打分的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优、良、及格三个等级。在第 一次评改时,教师有意识控制“优”的人数,只有少数实在优秀作文打“优”,修改后,有些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人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又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
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在宣读作文评语,学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卡、看看哪位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思维活跃了,如一匹匹良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每篇作文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
教师同时也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面对全班同学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照道理纰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
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大力褒奖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成功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明显提高了。班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总之,让学生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2011版
2、《福建教育》2011.12
3、《江苏教育》2012.02
作者:黄玉聪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溪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