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燕:基于第二学段的语文作业设置例谈
发布时间:2015/1/12 15:23:3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3、4年级称为第二学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学中年级,这个学段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是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根据我多年对第二学段语文作业设置的调查,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教师布置大量机械抄写作业,单一的形式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忽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这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语文教师如何正视作业设置不当带来的负面效果,“对症下药”优化作业设计,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以第二学段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第二学段作业设置存在问题及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上级也不断出台作业减负、作业创新的举措,但是考试压力还是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业的设置,同时,有些教师缺少研究,以短期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大量布置机械抄写作业,导致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抄写上,失去学习动力和主动思考的时间。每个学生由于智力水平、认知基础的不同,导致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但有些教师为了省事,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量,这样的作业设计会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第二学段是小学的关键时期,如果作业不能体现出更多的学段特点,还停留在第一学段的作业形式上,将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第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拼音、词语及简单的写话为主,这一学段的语文作业主要以抄写生字词语、简单的课文背诵和写话练习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发展,并开始接触作文,这一学段的作业设计就不能简单的以生字词语摘抄为主,虽然第二学段也要求掌握比较多的生字词语,但是第二学段学生接触到的题型比较多了,作业设置应该体现更多思维拓展的内容,在注重词语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语言运用和能力提升。
二、把握学段特点,“对症下药”优化作业设计
1、作业量要适中。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教师以巩固生字词语为借口,大量布置机械抄写作业,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就会在抄写中度过。他们在机械抄写过程中,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书写潦草,有的干脆不写,从而产生对学习厌烦的心理,这样和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相去甚远。第二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布置抄写作业时,要适当减少抄写遍数,同时创新作业方式。如生字的识记,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少量抄写和自主记忆相结合;又如词语的抄写,三年级语文课本后面有词语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只抄写一遍,然后和同桌或同伴互相听写、互相批改,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识记生字词语的效率。适量、合理、创新的作业,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解放学生的时间,为学生探究身边世界提供更多时间。
2、有效分层设计。同一个班集体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家庭,智力水平、知识基础等相差较大,到了第二学段,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表现在听写、看拼音写词词、组词经常出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适当布置词语积累的作业,因为基础不过关会导致其它能力发展受阻,作业设置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基本词语掌握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布置语言积累的作业时,适当减少抄写的量,而要注重词语拓展和优美句段的积累,注重词语在作文中的运用。习作是第二学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习作时会表现出记流水账多,表达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等,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习作要求可以是注意一般写作结构、力求语句通顺,懂得利用字典检字,尽量少写错别字。而中等生、优秀生的习作要求是:选题新颖,围绕习作主题展开较为详细的描写,懂得将积累的优美词汇运用到习作中,会模仿课文的一些修辞方法,力求习作更精彩、动人。有效的分层设计能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有发展空间,在一次次作业中提升语文素养,并能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创新作业形式。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要求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表达自己观察所得;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想创新作业形式就要结合新课标,体现出更多的弹性空间,从而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在设置作业时,不能固守陈规,要结合新课标,尽量让作业形式更加丰富。第二学段的作业内容主要有:第一、语言积累类。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优美语言,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进行优美词语、句段的积累,并能运用到平时的日记、习作中。第二、课外阅读拓展类。如学习了《惊弓之鸟》、《盘古开天地》等课文后,以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课后讲故事、表演故事,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成语等故事;学习了诗歌后,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古诗,诵读古诗,获得语感。第三、综合实践类。如写观察日记,语文教师可以和科学教师配合,因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实践操作,如养蚕、种植凤仙花等,布置日记作业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科学实践进行详细观察,从而获得生动、具体的观察体会,然后再引导写观察日记。综合实践类作业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标准,操作难度比较大,但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第二学段在小学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把握学段目标,认真研究教材,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创新作业设计,从而让作业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注入“创新”血液。
作者:郑云燕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溪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