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激发情趣快乐朗读
发布时间:2015/1/12 15:27:05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陶冶情操。应此,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本语言,在理解想象中体会情感;把握文本个性,准确定位朗读基调;体验角色变化,尽情表演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或许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品味 把握 体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证明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有效的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的极佳途径,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操;进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激发情感。朗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呢?本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进行品味,让学生在理解、想象中体会作品的情感态度,使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情趣、感情在学生脑中浮现,学生朗读起来情感也就自然流露出来。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中,我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诗句,然后要求流利地朗读,最后让学生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疑问:“这首诗题目为‘望庐山瀑布’缘何诗句中却无一个‘望’字?”我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品读中抓住关键词“生”“挂”“飞”“落”仔细揣摩,细细体味,从而体会这首诗中虽无一个“望”字,但每句诗都隐含“望”的神韵。一位学生在读“望”字读得有些延长,我立即询问原因,学生津津乐道:“因为‘望’是看远方,要读出一定的距离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用朱自清的话来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味儿。又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第二自然段,连续几个动词“弯下腰”、“捡起”、“扔回”表现了小男孩救小鱼态度的坚定。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体会到动作的词需要读重音,更能体现小男孩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善良心灵,学生们读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
二、把握文本个性,定位朗读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同,朗读的基调也应该不同。只有依据文本个性,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情感表现才能大方,自然。新课标强调朗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感悟。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挖掘文本中的点睛之字,词,句,标点,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提供引子。如:教学《荷叶圆圆》中,指导学生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了解荷叶的形状,颜色,让学生心生喜爱之情,再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这份喜爱之情。学生有的大声赞美,有的轻声称赞,有的喜欢它的圆,也有的喜欢它的绿。朗读时注意重读“圆圆”和“绿绿”。学生朗读后,我都会及时评价,如“你读得很响亮,老师仿佛就在荷塘中。”第二个学生读得更起劲了,我就评道“你读得真美,老师快要陶醉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受益终生。又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中,课文里的“萨沙看见大雨已经打掉蔷薇花的两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时,他是怎么做的?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萨沙的做法呢?“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蔷薇花快要被大雨打掉,所以读得快些,表现萨沙急切的心情”。有的说“我觉得蔷薇花很娇嫩,读萨沙掀起雨衣动作时要轻声,突出萨沙对蔷薇花的呵护。”其实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个个满腔热情,专注投入,进入生机勃勃的朗读状态。读出了文本的情感。这里,老师转换朗读指导的角度,让学生提建议,怎样读好描写动作的词,从而渗透了个性化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三、体验角色变化,尽情表演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揣摩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表演,就会对课文加深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朗读课文,就能更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而学生在表演中,通过人物角色的表演对情感的再现,就会形成一些表演的技巧,这样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自己去吧》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入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鸭,鸭妈妈,小鹰,老鹰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演越有劲头。再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环节:(出示文中插图):“同学们画面上的小熊和松鼠心情怎样?谁能它高兴的样子说一说。为什么后来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和漂流的纸船了?谁能体会小松鼠的难过心情?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一连串的问题,与故事中的角色同喜同悲,受到感染,朗读自然达到了有感情,有一定的质量,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低年级学生朗读训练的途径灵活多样,不拘形式。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去品味,去揣摩,让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为今后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林丽华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赤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