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朱鸿高:情感与情感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0 9:36:38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在愉悦的、审美的满足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积极利用情感因素强化教学效果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一、创设亲密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学习情绪。二、设计激情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情感共鸣。三、把握语文科的情感渗透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文章,使语文教学达到“随语潜人境,润心细无声”。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共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人们在各种情感,又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而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在愉悦的、审美的满足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积极利用情感因素强化教学效果是很值得研究的。         

情感教学是通过情感因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并利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成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情感教学的关键在于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情感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情感;二是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亲密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学习情绪

对小学教学来说,学生课堂情绪明显地影响着学习效果。许多教师教学差异不大,而学生成绩相异甚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程度不一。要创设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解决好教与学相互配合问题。其次要形成师生间相互信任和喜爱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儿童的情感是十分浅湿的,他们往往只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他们也常常为很平常的鼓励而高度兴奋。因此,教师平常要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在上课之前站在教室门口,带着微笑迎接每一个学生入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使学生们立即从各种情绪中转入和谐、宽松的课堂情绪上来。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快,并用简短的几句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改善他们的情感。如教授《燕子》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这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大家想想春天的特点是什么?”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对春天美好的回忆中,使课堂出现了活泼清新的气氛。也可以先复习一些简单的题目,树立学生自信之后再转入新课程。这样做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二、设计激情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是一种交流和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激发性,与他们共同探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合作中求得互动,在互动中达到互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种民主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行教学,能够引发新的思考,使学生体验到互动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设计教学互动的教学过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情感共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情感共鸣是语文情感教学的最高境界,要使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相互交融,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情感共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首先起始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进而发展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感知,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在情感上的感染,教师要与作者互通,在教学过程把自己的情绪情感移情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心情,作者的情感,感知整个文章的风格、基调和情调。理解,要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情绪情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作者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写作意图等,最后达到与作者在情感上共鸣,获得精神享受和自由。

三、把握语文科的情感渗透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这么说,情感因素是语文数学中的锐利武器。语文教师应当掌握这个武器,像一个好导演,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多种情绪。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目前,大家都熟悉的情境教学,就是培养情感的一种类型。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教学过程采用电化手段,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录像,学生陶醉于美丽动人的画面,又受到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读读看看,看看读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把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提前,要求认真观察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特点来写。学生积极性高,作文水平也自然随着提高了。

根据课文中心,让学生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在查阅中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有概括贮存器总理品质的中心句、中心词,因此,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不困难,而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周总理的景仰之情,这些都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和生活艰苦朴素的事迹材料。学生通过材料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深深地受到感动和教育,对周总理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用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如《桂林山水》是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抒发了对桂林山水、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情感教学是情感的交流,是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的融合,心灵的沟通,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文章,使语文教学达到“随语潜人境,润心细无声”。

 

作者:朱鸿高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