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雪清:对新课标下“综合性学习”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0 10:25:59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教材的全新板块,编者显然是想通过如此的课程设置向使用者传递着语文课程改革理应秉持的教学理念。作为新生事物的综合性学习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都能操控得了的,其间有逆流顺流,在此我只想表达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对综合性学习的浅闻小见。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理想与现实的比照
1.理想中的综合性学习很丰满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2011版《课程标准》)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引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渠道。从中我们不难提炼出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词:综合、自主、实践、开放、过程、创造……如此丰富的内涵,更凸显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特性,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2.现实中的综合性学习很骨感
理想中的综合性学习是如此的鲜活饱满,可在教学实践中,它是否倍受宠爱呢?答案是否定的,它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一线教师把它当作教学进度的缓冲带。从五年级开始,在课程设置上就安排了整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普遍采取了“前面单元课时紧,综合性学习单元挪”的做法,原本安排两周教学时间的综合性学习,被压缩变形了,仅仅花三五节课,草草走过场,与学生一道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溜一遍,有点儿“责任心”的则上成了阅读习作课、知识传授课。至于活动汇报课嘛,则上成了主题活动课,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名不副实:顶着“综合性学习”之“名”,却无“语文”这个“姓”。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教者没有领会综合性学习的真正要义,有悖于课程标准的宗旨,糟蹋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更别提什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
二、让“课标”“教材”烛照“现实活动”
作为语文全新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只为使用者搭了个立体的框架,至于具体的课文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固定的操作模式、显性的评价要求等方面是模糊的,这就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到底该怎么上好综合性学习单元,雾里看花者有之,无所适从者有之,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核也是跟着感觉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使用教材者心中要有新课标,胸中要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目标意识,脑中要有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方案。
1.驻足课标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老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2011版《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下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充满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摒弃标准化、模式化,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究与活动,创造与表现。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都有极大的激发,在情感态度方面,在组织、协调、合作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发展。综合性学习大多是以“问题——解决”“活动——探究”等框架开展活动,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形成良性的知识循环。教师要仔细阅读2011版《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参透精神,把握指标,领悟实质。如此一来,方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驾驭自如。
2.穿越教材
面对这样的大综合实践,教者要放下心理包袱,研读单元活动设计方案,潜心揣摩设计意图,启迪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积累,在自主实践中发挥潜能。如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这是师生第一次接触大综合性学习。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浏览整个单元,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个单元与其它单元不同之处,尤其是学习形式的转变,学习内容的延伸等。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第77页关于本单元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能够明确活动的方向,减少盲目性。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活动计划,从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理应先走进教材,再走向课外,如“遨游汉字王国”的第一个板块:“有趣的汉字”,教师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读懂设计,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小组间组织阅读“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笑话”“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从中受到启发,为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打下基础,学生心中有数,也使得活动的方向感更强。像这样的“大综合”单元,学习的专题和必读的材料要引导落实,至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学习成果的呈现等方面,须将教材中的提示与师生的自主权相结合。
3.关注学生
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说:“为综合目标努力的教师已不再是教书匠。他们更像是辅导者、指导者或与徒弟一起工作的师傅。教师也可以成为读者或评论家,他们想要的就是独特的作品。”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引领与指导任何时候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老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的指导作用应该是一种全程的指导,这个全程指导包括选题、活动方案制订、活动实施、活动结果处理等方面的指导。为此,教师应做有心人,关注全体学生做的过程,随时掌握各实践小组的探究进展情况,细心体察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个性体验、个体差异,根据学情迅速适度地作好调控。教师还要做有为者,“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的“做”以引领和帮助。当学生在调查、探究、实践中遇到拦路虎,应予以信心和鼓舞,还应予以方法支持和环境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探究过程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在“无止境”的探究实践中,多条思路,多个方法,多次实践,多份体验,多种享受……争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性学习很大一个特点是要培养团队精神,因此教师要先提出组队原则:男女搭配,志趣相投,能力参差,动静结合。一般是5-8人为一组,从中推荐一名当组长。当“小团队”成立后,老师要对学生的合作约法三章:学会接受科学合理的分工,履职尽责;任何个人不要企图包办所有任务,也不要企图回避,什么事都不想做。还是以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为例,合作组中的成员,有的搜集编写字谜,有的查找汉字谐音特色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有的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有的搜集写错汉字、读错汉字发生的笑话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有的调查招牌广告、电视字幕和书籍报刊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有的搜集书法作品为办书法展做准备……人人各司其职,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调整好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组织者、策划者、协作者、表扬者、解释者、提问者、监督者、检查者……
请相信,待到“综合性学习”如理想(新课标要求的)般灿烂时,莘莘学子的语文素养将如花儿般在丛中笑。
作者:池雪清
学校:闽清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