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国全: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发布时间:2015/1/20 10:33:18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要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的生成点,才能使语文课程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一、在学生的质疑和辨析中“生成”;二、在学生创新中“生成”;三、在民主平等中“生成”。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成性    教师    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新课程理念下,要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

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的生成点,才能使语文课程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一、在民主平等中“生成”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来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在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又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抓住课文以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当我出示了一个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这句话时,让学生讨论该如何朗读。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碰”,因为要强调的是铁罐是不敢去碰陶罐,如果“碰了”陶罐必然碎了。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读“敢”,因为课文强调的是陶罐没有胆量碰铁罐,而有的则认为要重读“我”,因为课文要强调的是铁罐的傲慢。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对他们的想法都予以肯定。因为学生的个性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他们对文本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这种体验。

二、在学生的质疑和辨析中“生成”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在学生的质疑和辨析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课堂成为一个有序而充满着各种观点合流而碰撞的“意义交汇场”,让课堂成为新观点的产生过程,新见解的生长过程,成为一个既有共同语言与思想,又有不同的见解的个性与发现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中,鼓励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蟋蟀挖掘的工具那么简单,它的住宅是怎样的?蟋蟀的住宅要修建多久?蟋蟀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里还要整修住宅,而且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我发现第一个问题是大众的问题,也是课本要求讨论交流的,于是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来探究,通过深入阅读不仅解决了重点问题,也连带解决了其他一些问题。而第三个问题是我没有准备,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见解:有的同学因为蟋蟀要让自己的住宅更加舒适,所以经常要整修,有的同学认为蟋蟀修建的住宅并不坚固,所以到了冬天,才必须不断地整修。在课结束时,我回顾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学生感到满意也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在学生创新中“生成”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语文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智慧。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产生出灵感,迸发出创造性。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儿童具有创造的机会,假如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画风》这课中,我抓住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画风?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学生们个个若有所思,接着就拿出一支支画笔,开始“画风”。一张张“作品”油然而生,我又适机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赋诗,我首先以一幅学生的“作品”作诗引路,诗是这样的“谁也没有看见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头发飘起来了,我知道风来梳头了”。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小诗人”适时而生。如“纸船飘得更快了,我知道风来划船了。”有“蒲公英离开妈妈的时候,我知道风来送行了。”更有“沙土飞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生气了。”我及时抓住时机让学生想象创造,这些地方就成了课堂的“闪光点。”而学生也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综合体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情感取向、经验积累、价值取向等。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地凸现,为构建一种开放、和谐的、愉快的,能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只有生成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

2、《福建教育》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4、《论生成性教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林国全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下新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