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淑芬:让真情在习作田园里流淌

发布时间:2015/1/20 10:44:05

           

摘要:“真实”是小学生习作的生命。人们常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学生习作本是言为心声、坦诚表达。然而,许多习作教学学生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人文关怀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学生从各种习作规则中彻底解放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孕育学生情感;打开写作思路,发展学生思维;张开习作翅膀,放飞学生想象;敞开心灵之窗,彰显学生个性。让他们自由呼吸,随意吐纳,说真话、实话,让习作流淌真情,闪耀人性至纯的光辉。

关键词:真情   习作   想象   个性

 

“真实”是小学生习作的生命。写作应是学生情感自由释放。《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个体生命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愈发得到强调的今天,我们不禁猛然回头审视我们曾经的作文教学,无不惊奇地发现我们一度孜孜以求,言传口授的各种繁杂机械的规则,竟让学生的习作老气横秋,黯然失色,学生的真情被淹没,创意被扼杀,人格被扭曲,个性被同化。现状令人担忧。“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如何让真情在习作田园里流淌?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走进现实生活,孕育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关键是老师有一双慧眼,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放下手中枯燥学习,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如,老师有意识地带学生去听一听都市的流行歌曲,去逛一逛热闹的大街小巷,去看一看新建的高楼大厦、新铺的高速公路,去瞧一瞧新建的大桥和公园,游一游色景优美的风景区、古老的名胜古迹,走出校门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优美的田园风光,让学生在车水马龙红男绿女霓虹流彩和青山绿水中逐步感知、体验、积累写作素材。“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生活和习作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熟悉的学校、家庭、社会、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疏通其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学生有了自主感触,积极地酝酿,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情真意切,文思如涌,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二、打开习作思路  发展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路”即是写作思路。只有习作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文笔才能绵延不绝,思维才能得到不断深化。那要如何才能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呢?首先要积极鼓励,积极诱导。从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到成篇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学生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件很容易的事,是有章可循的事。小学生文体意识模糊,抽象思维较差,但他们模仿能力、创造思维特别强。我们可以通过“一体多练”、“一事多写”等途径,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维,从而发展、活跃他们的写作思路,“一体多练”就是在一定时间里集中练习某一文体,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文体写作规律。如:老师可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写“一个人”,让学生写《我的妈妈》、《我的邻居》、《我的同桌》、《我的班主任》等习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写作练习,学生明确了写人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规律。而通过“一事多写“可让学生从多角度来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看图作文,我让学生自由命题学生写到《做诚实的孩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错了》等等,将同样材料从不同角度来写,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不断深化。既活跃了写作思路,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张开习作翅膀,放飞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要砸开束缚学生想象的镣铐,激发他们张开翅膀,放飞想象。例如:⑴引导学生根据某种假设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如《20年后的母校》这一习作题目是极具超前性和挑战性,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窨,能诱发想象的激情,写出新奇的作文。⑵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进行巧妙地加工、改造、嫁接、重组来塑造新形象,构思新故事。经常进行扩想、续想、补想、改想等想象性作文训练,能加深理解课文,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和创造性。如,学生对《小英雄雨来》一类的课文非常感兴趣,若让他们写一篇《雨来脱险记》,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自由翱翔,从而写出文字不凡的想象作文。⑶编童话。童话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幻想,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假想的故事。指导学生编童话,必须以观察为前提,以阅读为基础,以想象为主线,以情感为动因,以语言为凭借。这样的训练,降低了学生写作难度,放飞了学生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敞开心灵之窗,彰显学生个性

新课程越来越呼吁习作教学要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从传统单一的训练中走出,提倡开放式写作。要求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借助各种渠道,进行跨跃式写作。“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习作要求。可见敞开学生心灵之窗,放飞学生被老师习作指导囚禁的情愫,张扬独特的个性,有利于唤醒沉睡的习作潜能,流淌真实的生命欢歌,引领习作教学步入新天地,结出新硕果。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能畅所欲言,充分显露自己思想情怀和个性特点的习作氛围,必须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保护他们积极性,提倡写“放胆文”,鼓励他们随感而发,随情而抒,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对学生的习作要不拘形式,不求章法,不论长短;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习作方式,允许他们用不同的思想方式自主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主体精神就会得以焕发,自主表达的空间就会得以舒展,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佳作就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例如:指导学生写《春天》的习作。先组织学生走进田野去寻找春天,让学生说说春天有哪些变化?你发现了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想象,你想对春天说些什么?春天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背一背有关写春天的诗歌,还可以唱一唱,画一画。学生写作时以“春天”为题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正是在这种没有羁绊,没有约束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写作的信心大大激发,这就不难看到异彩纷呈的佳作。虽然多数不是连贯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但文字量很多,渗透出许多天真的情感,表现出许多精妙的词句,可以说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了。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习作指导,学生能尽快进入习作的自由王国,能够意到笔随,充分享受习作的自由与乐趣,让孩子们的真情在习作的田园里自由流淌,让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港湾,成为孩子们倾诉表达的乐园!

 

作者:林淑芬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