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詹凌萍:好习惯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发布时间:2015/1/26 8:51:48

 

摘要:英国科学家培根也有句名言:“习惯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知识的保证,长期在一年级的课堂,我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意味着什么,对于孩子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认真倾听   勇于发言   善于质问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刻:“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长期在一年级的课堂,我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意味着什么,对于孩子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善于提问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会并且掌握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做题马虎、书写潦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英国科学家培根也有句名言:“习惯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相信每个家长一定都想既轻松又欣慰地教育孩子,那怎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刚开学那段时间,课堂上每逢我提问时,已经有同学站起来并且正在回答,可是还有不少的同学还在大声地叫着:“老师,老师,我来,让我来!”这样不仅听不清学生的发言而且整个课堂乱哄哄的。课后我反复思考是什么原因呢?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哦,明白了:他们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后来,在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倾听习惯,特别注意那些认真倾听孩子的表现,通过表扬他们来促进其它孩子学会倾听,如:“林健杰真是个好孩子,因为他特别认真听老师讲课。”“陈仪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刚才其它小朋友回答提问时,她听得很专心……”我发现,在我表扬这俩个同学会倾听之后,马上就会有几个孩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虽然他们认真倾听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毕竟要想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得有一个过渡的过程,我相信只要给他们多一些时间,相信一切会有所改观的。

一个星期以来,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倾听习惯,当我提问题时,他们会高高地举起小手,用期待的目光看看我,好象在说:“老师,我来。”“老师,给我一个机会。”可当我请其它同学起来回答时,他们会自觉地把手放下,听得很专注。 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别人回答而走神,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在倾听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如:“你能把他说的再说一遍吗?”“你能把他说的问题说得更大声吗?”学生有时也象一颗卫星,你只要给他动力,让他飞到他的轨道上,他就能按照你的指令去运行。

善于倾听是一个人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获得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蹋实的印象。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主动积极的倾听者,才能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倾听和理解别人。

二、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会倾听,养成热爱学习、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多说这一环节,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才会开动脑筋,才能提出问题。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常常出现冷场的情景,学生只是单纯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向老师提问,针对这样的情况培养学生爱问问题这样的习惯是刻不容缓,学生爱问问题对造就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中国的孩子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爱提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或不敢提问题。要想改变现状那么课堂教学环节哪个该变化呢,过去上课总是我提问题,现在尽可能让他们提,还建立一个小老师制度。让他们自己推荐一个学生作小老师,什么问题都自己提,课堂由此活跃起来。如《乌鸦喝水》这一课时,为什么叫乌鸦喝水,不叫聪明的乌鸦,真的有这么聪明的乌鸦吗?这篇课文是谁写的,为什么那么生动呢?"一个个问题,小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如何,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学生来解答,重点是培养这种认真观察、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会学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文史学者曹聚仁奉行的读书原则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些名言和课标道出了读书对人们的重要性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肩负的责任就更大了。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不仅读课本中的文章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平时常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读书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这学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故事会,我给一个月时间让孩子们读故事,读完之后,让他们“一日一讲比口才”以此来引导他们努力地去读书。故事讲得好的有奖,整节课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也是十分可观的。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他们怎样读。比如: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我就向学生推荐名著,介绍其中的一两个有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僧倒拔垂杨柳”等。孩子们就对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小孩入学不久,老师就会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如头要端正、胸离桌一拳远等等。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呀?”老师要注意讲解一些姿势不对的危害性,同时纠正姿势不好的同学,日复一日,学生就会逐渐有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意识。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我就给他们讲我国古代许多大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让他们明白道理,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如教“之”时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教“推”、“敲”两字时,讲“推敲”的故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开展看谁花儿多、写字竞赛、不同形式的作业展览,不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有人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实则是影响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任教一年级的经历告诉我:当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是养成一切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当孩子喜欢老师了,课堂上孩子学得热情高涨,即使很简单的一句话也能给予孩子许多力量,“要我学”的学生就会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作者:詹凌萍

学校:福州市东升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