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梁荣华:练——习作教学中关键一环

发布时间:2015/1/26 9:46:15

 

摘要:练是习作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围绕生活,让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在习作中练说真话,练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读写结合,练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积累素材  真情实感  形式多样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习作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练”呢?本人结合自己习作教学的点滴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围绕生活,练习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这精彩的一瞬间记录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习作时没有材料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同泉源,文章如同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要想在习作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注重生活资源的挖掘,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1、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其重要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为师者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尽情享受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学生多关注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学校举办的庆“六一”活动,“庆元旦”活动,植树活动,以及演讲、读书、体育等各种赛事。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各种事情,如商店开张,学生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等,引导学生有序地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欢生活。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在班里举办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第三,帮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生的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各样写作题材云集于大脑中,写作时就有如泉涌,源源不绝了。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享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大自然是漂亮的,其中有许多拨动心弦的东西,但假如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如止水,也就文而无味。因此,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让心灵着色,让灵魂脉动,才能写出的鲜活习作。

3、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世界之大,事物之奇妙不是人人都能亲自去实践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打开生活视野,读懂生活,读出生活的味道。广泛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表达。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大量阅读,我在班里开设了图书角,通过家长捐书,同学互相交换书进行阅读,每周有一天为读书交流日,在这一天里,学生纷纷把一周来的读书所得进行交流,或在课堂上谈感想,朗诵优雅诗句,或在学习园地里贴上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等等,还要求每个学生备有自己专门的积累本,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汇量也就多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面广了,了解的事物多了,对生活感悟多了,还积累了那么丰富的语言,何愁没有材料可写?

二、在习作中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习作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1、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真情实感

《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自由地、自主地地写,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记忆中找“真”。如写“童年趣事”,可以从“趣”字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候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那就如同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完。这样可使一个平常的题目延伸到童年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以免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还如指导《……,我想对你说》的习作,为学生创设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熟悉的、陌生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就会象喷涌而出的泉水,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

2、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

每一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尊重,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且不加掩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赏识和尊重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与希望,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要给予特别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不对的,在考试中是不能得高分的。《课标》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要求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中还就学生作文提出了要求: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浅显的,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老师不无顾忌地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地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不应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三、在习作教学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习作,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为此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等。如在教完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桑娜和渔夫人物形象的把握,续写《穷人》的结尾。学生写起来当然就得心应手了。学了《落花生》一课,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或电视剧里看到的类似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是有用的人,哪些是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有的说:“清洁工,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打扫城市卫生,为人们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了培养下一代,付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但不求回报,他们是有用的人。”……这一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学到了借物喻人这类文章的写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都要以“练”为主,把习作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梁荣华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江堤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