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轻松地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发布时间:2015/1/26 10:11:47
摘要:如果把教学过程比作一组乐章,新课则是乐章的前奏,而导入部分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乐章的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老师可引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轻松导入新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导入 课题 激发 兴趣
如果把教学过程比作一组乐章,新课则是乐章的前奏,而导入部分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乐章的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老师可引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轻松导入新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情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想要掌握理解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教师能够善于抓住身边生活鲜活的素材,为新课穿上鲜亮的“外衣”,使新课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从而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及乐于进行的快乐事情,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因为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导入时最好以具体、形象为主,直观性强一些的设计为主,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例成功的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课题
如在导入《春天的手》一课时,我利用了一些现成的资源轻松地达到了效果。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课题的:“冬爷爷收起了厚厚的白棉袄轻轻地走了,春姐姐穿着嫩嫩的绿衣裳悄悄地来了!(这时可放录音:鸟叫声、冰雪融化,小溪涓涓的流水声……),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见了什么?仿佛还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老师配着音乐在一旁解说:春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绿意的世界。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新绿,溪水叮叮咚咚唱起了快乐的歌,就连小鸟也飞来凑热闹……让我们拉着春姐姐的手一起去大自然里找春天吧!”)于是,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绪随自然的背景音乐和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里,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带着好奇、愉快以及饱满的情绪,转入新课的学习。这样,一个简单的情境导入就轻松地完成了。
二、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在导入《我的影子》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快来猜猜看!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是啊!谜底就是影子。同学们,你们能用一笔画出你的影子吗?你能用“影子”说一句话吗?谁会写“影子”这两个字?说说你是从哪儿学会这个词的?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和影子交朋友,能说会画还能写,咱们语文书中的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大家一定喜欢!……”这个导入的环节虽然足足花了15分钟,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后面的教学时间,同学们各个显得神采奕奕。我想这是导入环节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个环节充分活跃了学生的每一个细胞,如:动手、动脑、动嘴等。而这个环节又和接下去的踩影子环节紧紧相扣,从而牢牢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抓住了。
三、调动积累,谈话导入课题
如《大熊猫》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珍奇动物。无论是高耸的群山,还是辽阔的平原;无论是干旱的沙漠,还是茂密的森林;无论是宽广的大海,还是湛蓝的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踪影。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呢?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像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他们数量少,比较珍贵,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珍奇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大熊猫。在大熊猫身上又有着哪些讨人喜欢的特性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一探究竟吧!”通过描述环境,开阔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又唤起了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因此,他们在展现各自“阅历”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其学习新课的兴趣。
四、讲故事,激发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是孩子都爱听故事,有时,我发现讲一些精而短的,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为故事本身具有情节,而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在导入《苹果落地》前我讲了一个牛顿小时候的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认识牛顿吗?一谈到牛顿,你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是,牛顿小时候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故事说到这儿,我想同学们对我们的牛顿又了解了一些,大家还想更多地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成年后的牛顿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随后,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有提起了兴趣,各个埋头看书。
总之,我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这就应了古希腊伟大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作者:于萍
学校:福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