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吕腊梅: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发布时间:2015/1/26 11:21:4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想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本着这一出发点,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力让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空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创设和谐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也是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要让学生有新鲜的见解,必须让学生有说的欲望。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放下所有的束缚,衍生独特的见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所以产生的感悟必然也会有所不同。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主体感受到的。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其次,教师要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差错,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在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中的学生是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并有勇气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积极意义。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例如教学《瀑布》过程中,由于学生们已被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带进了一个非常美的意境,此时我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珍珠的屏”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瀑布还像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创新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们有的说:“瀑布像用一串串珠子串起来的。”有的说:“瀑布像一座亮晶晶的屏。”有的说:“瀑布像一匹绣上珠子的白布。”还有的说:“瀑布像巨大的银河挂在山前。”……

而在进行叙事或写人的文章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文中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的描写,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学《理想的翅膀》这一课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自己最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既大胆又有创新的想法:“我最想放飞一架宇宙飞船的风筝,因为以后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探索奥密。” “我最想放飞一架书本似的风筝,因为以后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像吕老师一样为学生传播知识。” “我想放飞的风筝是‘十’字形的,因为以后我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我想放飞一颗心形的风筝,因为我希望把爱撒向全世界。”

三、练习个性朗读,尊重学生自我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应该让学生在读语文中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尤其是低年级,更要从小培养这种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可以读好课文,培养语感。例如,教学《美丽的彩虹》这一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喜好各有差异,所以我特别尊重学生的自我感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语气。课堂上,学生在朗读时,不会被固定在教师规定的范围里。教学课文第二节时,我主要采用扶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自己要读好这一节的哪几个词,再练读几遍;然后读出来让同学听听。学生们喜欢的词语不一样,读的也不一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与个性化,有的学生喜欢“神奇”和“遥远”;有的喜欢“神奇”和“银河”;有的喜欢“看看”……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第三节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兴趣盎然,学得踏实。

四、课后拓展延伸,提供学生实践舞台

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成为学生渴望再深入学习的开始,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汲取,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如:在读背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后,同学们都被那美好的自然景观、和谐的色彩所吸引,此时便及时地启发大家课外去搜集与色彩有关的诗词、儿歌互相交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加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为了让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有个展示的机会,我还设计流动日历贴图,流动版报、咨询天地等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课后拓展延伸的资料,包括幽默、小常识、小故事、插图、照片等张贴在上面,做到资源共享,大大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此外,我还注重让学生读写结合,课后让学生续写课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妈妈的葡萄》这一课文中的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时,由于课文没有具体描述,因此我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拓展思维,练写续篇,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此时学生们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续写合理的情景:或想象出狐狸妈妈在猎人地追赶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幸运逃生;或想象出狐狸妈妈身受重伤,不幸被捕;或想象出猎人被狐狸妈妈的伟大母爱所感动而大发慈悲放了它……在学生自由的想象中,创新思维的闸门就被打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

 

作者:吕腊梅

学校: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