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菊:让作文写出精彩,秀出个性
发布时间:2015/1/27 9:44:3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适合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是文章的灵魂。作文,就应该表现个性、解放个性、发展个性。就目前看来,小学生的好文章为数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一、让作文在题目中展现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文章的展现,它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人将它比做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也说明有一个灵活的题目,有利于扩展写作的思路,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不仅如此,好的题目,会像磁铁一样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展开想象,产生强烈的读取欲望。这就需要在命题时打破常规,渗透创新思想,注重命题的新鲜、活泼和生动性。
考场作文基本上采用同题目,考水平的作法,那是为了公平、公正。因此,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写烦了,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但是,在日常作文的训练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拘泥于此。有的时候,老师可以变个花样,出点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题目。问题是:一旦题目“新”起来,学生就无从下笔了。更多的时候,则是老师们难以命出一个有新意的题目来。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学生自拟题目时,通常回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而有针对地拟题。如写拔河比赛的文章,就有《××,太棒了》,《神气的××》,《坚持就是力量》等富有个性的题目。其实文题的个性化已经为作文的个性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不管怎样,“我要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作文的过程中。
二、让作文在真实中表达
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过多地承载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一段时间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指标;如今,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学生靠着“一套、二抄、三凑”的通用“写作技巧”,完成了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失了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的现代儿童版“八股文”时,不难发现学生作文的内容陈旧而虚假,语言苍白而无力,至于作文中本该洋溢着的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作文只能造假,因此,强调真“心”的投入,真“理”的表达,真事的叙写,对于改变作文现状,写出个性作文,就显得尤其必要。
1、说出真心话,写出个性文。
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因此,作文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之,学生是在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是真心话很少。
那么,对于我们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的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里话。因此,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
2、说出真感觉,写出个性文。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作“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状。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走出“与众不同会遭人讥笑”的心理误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不能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前卫想法一概否定,视为异端,从而一棍子打死,我们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三、让作文在创新中腾飞
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对于个性作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好文章是有个性与真情实感的文章,它体现在立意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布局的创新和语言的创新上。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创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
1、立意创新,写出个性。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文章的立意不仅要正确、集中、深刻,而且还要新颖。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要反映新思想、新风尚,要力避单一构思;要有时代色彩;思贵求异,要敢于逆向思维,独辟蹊径。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要学会换角度,不要跟着别人足迹前行。同样一个东西,他这么写,你可以那么写,你有自己的应该利用起来,为什么要让你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独特见解的:“10-1=……”论述“十个产品中出现一个次品”的种种后果;以“阳光很活泼”批评教育中扼杀创新思维。反向思维的:“三个和尚”抢挑水,设计滑轮吊水的故事新编;“龟兔赛跑”运用科学方法的故事新编;“开卷”不一定“有益”;近墨者未必黑;常在河边站,也能不湿鞋……。
2、材料创新,写出个性。
材料创新是指作文的材料要新鲜,有个性,与众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好奇心,好新心,是人之常情。但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些题材都是陈旧的材料,没有什么新意,把它放到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前都可以。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如写“尊老、敬老”这一话题,我们就不能只想到老人端茶送水、寻医问药,要想到社会热点、当代理念,比如老人再婚问题就是一个热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作子女的对老人再婚存在一些世俗偏见。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新娘外婆》的文章,读来很是感人,无独有偶,《爷爷续弦的风波》也让人叫绝。
3、布局创新,写出个性。
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我们在写作时,要力求首尾求妙,彩线穿珠,过渡自然,情节跌宕。要尽可能地记住文章的常用布局,并善于打破条条框框,做一个勇敢的“破坏主义者”,在废墟上构建美丽的天堂。最忌老三段,平铺直叙。
4、语言创新,写出个性。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学生表达出来会相差很大。如表达秋天落叶情景,有的学生写成“秋天刚到,一些树叶就落了下来。”,有的学生写成“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后一句话加上“性急的”三字把树叶拟人化了,使文句增色不少。又如表达考试考砸后的心情,有的学生写成“又考砸了,我很失望,也很苦恼。”,有的学生写成“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后一句话用换序后重复,语言的韵味大增。可见,只有不断进行语言创新,才能写出生动优美的文章,才能写出个性的文章。
“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培养学生的个性作文,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思维更活跃,表达也会更生动,才能写出个性,写出精彩!
作者:林美菊
学校: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