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发布时间:2015/1/27 10:06:15

 

摘要: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进行“说”的训练,既能促进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又有助于学生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说  促进阅读  理解语言文字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良好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

 

与人交往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线教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用我口说我心,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呢?

大家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应该有所了解;对重庆谈判桌上周恩来总理的出色表现也并不陌生;而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妙语连珠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不令人佩服,不卑不亢,切中要害,使人无懈可击。要教育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当老师的应在学生的“说”上下足功夫 ,让他们从小愿意说,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心里想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竞争相当激烈的年代。要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立足发展,我们的学生必须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说,都要朝着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努力。

一、“说”能促进阅读,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字、词、句、段意思的基础上的,而学生对文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需要有一个阅读思考的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维持这个需作出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小学儿童注意的根本特点是:无意注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调动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我从解题入手,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课题意思。紧接着提问:“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课文,有人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吗?”学生答:“这是一只大雁。”“对了,是一只怎样的大雁呢?”学生答:“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学生的回答,句子是完整的,意思是正确的,但如果到此为止,显然还不能达到通过“说”来促进阅读、理解文章的目的。所以,我说:“非常好!你第一个找出了正确答案,还有人能从课文中找出跟他说法不同,但也是正确的答案来吗?”通过对正确答题学生的鼓励和老师不断地问“还有吗?”学生的好胜心上来了。“这是一只飞得很慢的大雁。”“这是一只叫声很悲惨的大雁。”“这是一只伤口没愈合的大雁。”“这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这是一只得不到帮助的大雁。”“这是一只被弓弦声吓怕了的大雁。”“这是一只刚受过伤的大雁。”“这是一只需要同伴帮助的大雁。”……答案一个接一个。学生一边回答,我一边用肯定的、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鼓励,同时还跟他们一起数有几种答案,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以此来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最终使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之中。

以上列举的几种答案,前几种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的,而后几种就需要学生通过对书面文字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事实上,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如此。到后来他们已能将前面同学回答过的单方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形成比较全面的答案。如:这是一只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愈合,需要帮助,却又得不到同伴帮助的大雁。等等。既然通过说话,已将学生阅读的热情调动起来,就不难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以他们自己的答案为问题,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只这样的大雁呢?”从而解决了“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这一问题,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说”能帮助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时刻都要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包括书面表达交流和口头表达交流,而书面表达交流又是以口头表达交流为基础的。我们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对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拿起笔来就是无物可写,勉强写下几句,老师在写批语时,不管用的是鼓励性语言,还是批判性语言,心里都会觉得这孩子写的作文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干巴巴的没有血肉。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光靠几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课本里所选择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在写作上,有的是景写得美,有的是事记得有条理,有的是情非常感人……所以,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例文。然而,书面语言毕竟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的,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如果不让学生动动口,他们还是很难将一些好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荷花》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具体地写了荷花池中荷花的各种姿态。到第三自然段讲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什么姿势呢?没写。只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怎么美?要靠自己想象。我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练习,要求学生把文中没讲的,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并以“有的从荷叶后露出半张脸,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为例,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并适时地以各种动作为学生拓宽思路,通过指导,学生说出了:“有的凑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低着头,像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有的躲在荷叶后,好像在捉迷藏。”“有的高昂着头,好像骄傲的公主。”“有的仰着脸,好像在欣赏蝴蝶优美的舞姿。”……课堂上,学生讲了很多,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从后来的习作中还发现,有些学生就仿照了课堂上讲荷花姿势的方法,用一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处景物。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说”中得到锻炼,写作水平也从“说”中得到提高。

三、“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中华民族素有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家长往往教育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有些老师在自尊心的作怪下,也会极力掩饰自己的过错,给学生以一种“凡是老师讲的都是对的”这样的假象,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不会对一些事物或现象提出疑义或进行分析。如果不理解,也只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却不会怀疑是现象或事物本身存在着问题。这样的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容易失去自信而产生奴性,最终使人才被扼杀。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途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敢说,敢于挑战权威。而老师就是力量的源泉,是学生向形成独立人格迈进的能量库。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比喻句,说到“他高兴得像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似的。”时,学生让我在黑板上写一下,没想到我一写竟成了“他高兴得像在沙漠中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当时,有很多孩子都没有怀疑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我平时经常讲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我自己在写完后也没检查,直到我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后,有一名学生上来悄悄地向我提出疑问时才发现,我觉得此时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一个好时机,就轻轻地对他说:“老师是写错了,你走回座位,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帮助老师把这个错误改正过来。”他照办了,并且在我的引导和同学们的肯定下,又在原病句的基础上说出了一个新的比喻句:“他高兴得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课堂上,我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并发动大家向他学习,敢于把不同意见说出来。

通过这样的鼓励和教育,学生变得大胆了、自信了,不管自己的意见是否能获得大家的认同,都能大胆地提出来与老师同学探讨。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们要通过“说”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力。最终使他们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新型公民。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作者:林敏

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