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施素梅:浅谈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体验式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7 10:10:25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意愿,与语文学习的主旨背道而驰。体验式教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养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将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语文课堂   实践

 

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然而在一些语文教学中,仍然严重地存在着“讲、灌、抄”现象,有的用现代教育技术包装起来的课也是“换汤不换药”,与学生的思想感受、情感体验相隔万里,很难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更为有效呢?我感到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顺应课改新形势的教学方式。

低年级学生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一堂课40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

一、在识字教学中体验

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学生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在识字教学中,将游戏融于其中 ,为学生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情境,把学习、游戏融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
例如: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 “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 “编顺口溜”、“读文找字”、“孪生聚会”、 “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如辨别“辩、辨、辫、瓣”就可以编顺口溜:“言在中间是争辩,中间有点仔细辨,女孩头发扎发辫,中间结瓜叫花瓣。”通过这些形式,学生提高了识字兴趣,记得又快又牢。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教师要变换游戏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中学,在动中练,在想想、做做、玩玩中进行尝试体验,获得识字的快乐。

二、在课堂活动中体验

学习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教学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种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中,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吸引学生参与,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课文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低年级的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的问题来提问。为了让学生理解“渐渐”一词时,我让同学上台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红色水的瓶子里,仔细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然后用“渐渐”一词进行说话,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渐渐”一词的理解。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这个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除动手实验外,还可以采用朗读比赛、画画比赛、讲故事比赛、角色模拟、课本剧表演等形式。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由“情”育“理”,学习语文知识并促进行为养成。

三、在生活经历中体验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在真实生活中,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地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如教学《棉花姑娘》时,课文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蚜虫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生病也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学生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我提问“棉花姑娘身上爬满了蚜虫,见过蚜虫吗?”一学生回答:“见过 ,奶奶种了一些白菜,蚜虫把叶子都快吃光了,太可恶了!”“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我接着又问:“小朋友们生过病吗?有什么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说:“生病的时候很难受,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有的学生说:“头很晕,连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想吃啦!”也有的说:“不能去上学,不能出去玩,很孤单。”“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好?”在已有经验的带动下,学生找到真切的感觉,再把这种感觉迁移到品味词语、感悟句子当中,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言,这种“感”、这种“言”是有生命的,是活生生的。

四、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通过开展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等形式,让学生融入社会去亲历体验,在动态中掌握知识,内化情感,指导行动,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锄禾》这篇课文时,我提前给每个孩子布置了一项劳动的作业,双休日和爸爸妈妈去田里干活。上课时组织孩子们谈谈此次劳动的感受。这时,许多孩子都发了言,有的说:“种庄稼太辛苦了!”有的说:“劳动累死人了!”有的说:“农民伯伯真不容易呀!”,还有的学生说:“以后我再也不乱踩别人的庄稼了”、“现在我知道了粒粒皆辛苦,以后吃饭我再也不剩饭了”……对这些发言,老师都加以肯定,并趁机把《锄禾》朗诵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也不约而同地朗诵起来。学完这一课,许多孩子当天就能把该诗流利地背出来,同时还能凭借劳动体会比较准确地说出该诗的意思。一些孩子回去之后,又跟随父母参加劳动,并且能够用《锄禾》中的一些诗句来形容自己和父母的劳动。这种体验学习,更使学生铭记在心。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体验性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尝试。总之,将体验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精益求精,大胆改革与创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感受语文的乐趣与作用。

 

作者:施素梅

学校:莆田市湄洲北埭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