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香:寓教于趣 快乐识字
发布时间:2015/1/28 14:36:30
摘要:小学语文中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情景识字,兴趣盎然;教给方法,自主识字;生活识字,快乐积累。
关键词:识字 快乐 自主 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教学方面,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多识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的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来培养识字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对于这些字,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还必须教给“活”的识字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为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情景识字,兴趣盎然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1.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
人教版教材识字部分的编排体现了在生活场景中识字的特点,有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如《自选商场》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自选商场图,配以优美的音乐,创设一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造商场的情境,教室里摆放着各种食品、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相应的商品包装袋,引导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相应的货物,学生想要找准货物,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识字过程是在挑选商品的行动中完成的,情趣盎然。再如《菜园里》一课,教师用简笔画和吹塑纸把黑板布置得像菜园,黑板前面摆放着各种蔬菜,引导学生走下座位,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然后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学生的识字活动如同在菜园里劳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没有疲劳,只有快乐与思考,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开展游戏活动,感受识字之乐。
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
在识字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列车”“汉字王国”“汉字天地” 等情境,每一个生字就成了“字宝宝” 的角色。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识字列车” 到“汉字王国” 去和“字宝宝” 交朋友、做游戏。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教学《四季》一课,在欣赏了四季的美景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年四季里藏着好多‘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 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 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
认读生字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我把这个过程取上有趣的名字,如“和字宝宝打招呼”“把字宝宝请回家”等,使认读生字成了有趣的游戏过程。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读、抢读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认读生字的趣味性。
在巩固汉字阶段,我就设计了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齐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齐说:“停”。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
他同学请教,读对后还能得到“绿灯” 通过。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找朋友”“戴帽子”“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 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
二、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儿童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机械识字学习后,热情大打折扣,甚至越来越觉得识字好无趣。我们的识字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1、词义理解法。
比如在教学“反复”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读词语卡片:反复。孩子们读完一遍,老师让他们再读一遍,一连读了五遍,然后告诉孩子们:刚才小朋友们把“反复”这个词语反复读了五遍。孩子们在自然而然了解词义的同时巩固了词语的发音及识记。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重复读词的枯燥与乏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2、表演动作法。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如能根据词语表义,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教学“立正、敬礼”的时候,让学生立正、敬礼,再读读词语,既调动了学生读词的兴趣,也把单纯的识字整合成了一个与词义、动作融为一体的“生命体”,给一个简单的词注入了流动的血液。
3、扩词游戏法。
在教学“首都”一词时,由于“都”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成第一声,在读音上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多音字的字音拿出来让学生比较,结果很多时候都适得其反,反而混淆了孩子们对字音的认读。教学时不妨避开比较多音字读音的方法,在“都”字“开花”的扩词游戏中,在孩子们喊出的“都市”、“都是”中,我们看到,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而且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把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一个层次。
4、编“顺口溜”法。
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生活识字,快乐积累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字识。
(一)留心识字,自得其乐。
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一路上鳞次栉比的店铺的招牌,以及商店、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名称和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摘抄在积累本,回家请教家长或请教字典公公。在家看电视时,要求学生多看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这些句子,认一认你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生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家人并剪贴在积累本上;过年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记一记等等,教师要定期作课外识字交流,展示学生积累本,激发学生留心识字的乐趣。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二)阅读识字,乐在其中。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大拇指》、《亡羊补牢》……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去读拼音读物。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早读、朝会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激发看书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有契合低年级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才能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识字乐园。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让我们以全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真切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姓名:余秀香
作者: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