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晨霞:谈语文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发布时间:2015/1/29 10:10:31

 

摘要: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   突破   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易于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并且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快乐的学习殿堂。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教学生字词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激发认读、记忆字词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时,先以一张开满金黄色花朵的花生图片导入课文,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几时见过这样的美景?在一片惊叹中,他们开始了课文的学习,由此而发的兴趣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而当学习生字词时, “智慧树”“聪明果”的游戏,让孩子们始终乐此不疲,一个个小苹果落下来了,一个个生字也成为了他们的收获,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更强化了学习效果。到了朗读训练时,生动的画面更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课文角色,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在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让孩子们入情入境进行学习。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录像:一池塘随风起舞的荷叶,婀娜多姿,摇曳生姿。孩子们看到这段情境,惊叹不已“哇,好美啊!”在教室里此起彼落。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顺势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荷叶:“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引入对荷叶的认识,然后以此入手,出示图片比较,相机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中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作摇篮、停机坪、歌台。同时,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设想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有的孩子还说出了“荷叶是小雨点的滑滑梯”等诸多充满优美生动的语句,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又启迪了孩子们的智慧,不可不谓一举多得。再如在学习《 小壁虎借尾巴》、《两只小狮子》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运用课件资料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使得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使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课。

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能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抓住文章的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如何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学习能够直观感受到内容呢?——多媒体。让抽象的转化为形象,让遥远的变成触手可及——多媒体无可争议的就是这样一个中介。它能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从而使孩子能够直观感受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因年代的差异,对于我们人人熟悉的雷锋,对孩子来说却是陌生的,更何况雷锋精神呢?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雷锋,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来介绍雷锋的事迹。教学中,用多媒体适时展现“蒙蒙的细雨”“泥泞的小路”等,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读,将本首诗歌所展示的情境生动的再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一步步走近雷锋,一步步感受雷锋精神。“哪里需要雷锋,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义之难就迎刃而解。而古诗词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对古诗的语言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体验,更容易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所制作的课件要能体现诗的意境,并以清幽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图画呈现教学内容,在一曲悠扬的古琴声韵中,教师有感情朗读全诗。孩子学习的热情会被激发,课堂气氛会变得诗意盎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教师演示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当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诗意诗情不就在学生的心里?

三、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在中高年级中的《景阳冈》、《草船借箭》等,就可借助一些网络上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而将孩子引向更为广阔的学习世界。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

 

作者:林晨霞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