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小荣: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9 11:18:35

 

摘要:在《新课标》中,“口语交际”的培养总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础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实施建议”里也强调“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文从小学生语文口语学习的现状出发,从创境激趣、表达气氛、口语评价及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氛围    交际    评价      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种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实践中、在工作实际中,人们要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口语的表达。但是在教学中,我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试卷成绩总名列前茅,让他说几句话或回答个问题,却哑口无言;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扰腮,表达不清;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一)、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口语表达氛围

学生在口语活动中不想说,或者想说却又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这就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注重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口语表达氛围,为学生“开口”提供条件。

首先,老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永远保持一张笑脸,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是他们的朋友,树立师生平等关系,这样就能克服他们害怕老师的心理。在交际的过程中,我经常扮演学生的朋友或家人,使他们可以毫无忌惮地与我交谈,发挥最好的水平。如,教学《接待客人》这一课时,我扮演客人来小朋友的家中坐客,学生请我进屋坐,帮我倒水,使用文明用语……我和学生处在一种很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连班里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主动“请缨”,想和我一起表演交际。

其次,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并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时,设计卡通形象欢欢和迎迎,为学生示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帮学生用规范、丰富的语言有条有理地说话搭桥。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师生轮流模仿记者,模拟采访: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花了多长时间?简单说说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等等。引导学生从用语文明、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认真倾听等方面进行评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由交流,在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氛围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二)完善口语评价体系,保持学习动力,促进口语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期待都可能转化成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丁点的焦虑、嫌弃、失望或批评都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缩小乃至关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学生都会犯错,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也不一样,重点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读错,或是回答错的时候,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再给学生一次机会,或是让他“搬救兵”,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敢举手发言,喜欢举手发言。让整个课堂宽松,和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错误纠正的时机把握不当或采取逢错必纠的做法,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并将导致学生因追求语言表达形式的规范而降低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学生、态度亲切 、语调温柔。如“你说得真棒!”“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生动极了!”“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而对于一些回答得比较完美的同学,我也不忘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评价:“你真是一个小诗人!”“你的眼睛可真尖!”“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在这种正面评价体系下,学生会慢慢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

学生互评、自评在口语交际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生年龄相仿,同伴间表扬性的评价让他们更加自信,更愿意去想、去说;同伴间意见性的评价更接近事实、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并改正。

(三)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语言和使用语言,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包括经典诵读、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少儿广播、小品、小导游、小主持人等形式。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培养了学生口语能力。例如,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在表演的基础上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模拟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学生在游玩的轻松环境下提高了说话的能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无形当中树立信心,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依旧是应试教育的今天,许多人读书都只不过是为了考试,单纯只会做题,这又有什么用呢?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 在这四者当中占据首要位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对小学生口语的培养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在正确正面的评价中完善口语交际,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最终将口语真正用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

 

作者:林小荣

学校: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