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菊: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发布时间:2015/1/30 11:23:42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是富有情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就是师生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澎湃的生命演绎。在语文教学中,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也是情,震憾学生的还是情!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源泉是“情感”。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学心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触动情感之弦
法国启蒙思想家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时,我先播放一首《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歌。当播放完这首明丽、愉快的歌曲,学生还沉浸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时,我关掉录音机,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美吗?今天老题就带你们去看大海,去领略它独特的美。”这样的导入不公新颖别致,而且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二、指导郎读,把握情感基调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究讨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的“吟诵”即为美读。通过对作品声韵节奏的感受,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由于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借郎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着志愿兵战士的慈母之情。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情感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
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学生在理解诗句后,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在缓慢、渐弱而又清晰的气息变化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气随情动、以气传情的表现,是学生读进去之后又读出来的典型细节。如果把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比作江水的话,那朗读时的语调、语气等因素就是奔涌的浪潮、跳跃的水花。
三、角色体验,拨动情感之弦
教学艺术的精妙处,还在于适时给学生舞台,让学生根据喜好,自由选择角色,在表演中走进人物内心,亲身体检情感。在这种平等互动的作用力下,学生表述得自然、得体,表演得栩栩如生,闪烁出许多亮点。
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设计了这样颇有趣味的环节:
师:这蕴涵生命和绿色的榕树,使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也爱上了这里的鸟。你看,在他的耳朵里,画眉鸟的鸣叫成了悦耳的歌声。既然是唱歌,就该有歌词啊。鸟儿们可能在唱些什么呢?
生1:它们在表达美好的心愿吧!
生2:我觉得它们肯定在诉说感激之情,感谢这里的家民,感谢这里的游人。
生3:也许,它们也在赞美这“鸟的天堂”呢!
师:那么就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到那“鸟的天堂”去听听它们有唱些什么,回来后也学着唱一唱,也可就说歌词。
(学生充满创意地“学”唱鸟曲,或念歌词,课堂异常活跃)
由鸟鸣联想到写歌词,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一个情境,把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建立在富有童趣的编写歌词中,燃放了学生再创造的热情,学生在轻松愉悦里自流露真情人,又一次体验了自然和生命的各谐之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激励评价,奏响情感之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于激励学生教学语言,总是能够沟通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共鸣,制造出好的教学气氛,从而带领他们进入教学意境,奏响学生的情感之歌。
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小声地提出了疑问:“谁能帮帮我,'四海为家'意思我读不懂。”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偷笑,我马上面带笑容对提问的学生说:“你真上个谦虚、好学的孩子。有谁读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愿意帮帮他?”想不到这句激励性评价话语的作用真大!我留意到偷笑的学生脸上闪过一丝难为情,提问的学生高兴地坐了下来,眼睛四处张望,等待着大家来解答。更多的学生站起来说:“让我来告诉你!”声音一个比一个洪亮、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情感之歌在学生的心灵回荡。
“让我们给孩子一个情感化了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富有情感的生活吧!”几百年前杜威的呼吁依然掷地有声!唯有有情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唯有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产生美女好的价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过情感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奏响学生心灵中的情感之歌!
作者:黄 秋 菊
学校:泉州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