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浅议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15/1/30 11:52:19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从目前来看,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笔者分析了造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认为应切实从明确训练目标,放低习作难度;加强读写结合,找准训练支点;重视习作评改,体验习作乐趣;盘活生活资源,拓宽习作思路四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 明确目标 放低难度 读写结合 找准支点 重视评改 体验乐趣 盘活资源 拓宽思路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习作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切实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然而,从目前来看,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成了不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习作指导的随意性强,目标不明;不重视作文讲评,评讲课批评得多,鼓励得少;阅读与习作相分离等多种因素。鉴于作文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训练目标 放低习作难度
需要有个明确的认识,在习作教学中,才不会走进“作文难,难作文”的恶性循环之中。小学生习作是指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而完成的习作性的练笔活动。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小学生的作文性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完成的习作练笔作业,让他们初步掌握语文交际的基本功。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清小学生习作的性质,不随意拔高习作的要求,按照教材习作的总要求和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的总定位,切实放低习作难度,让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的文章,文从字顺,就是真正达到作文教学的要求。尤其是起步作文阶段,更要让学生自由习作,允许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不要太多的限制,不要太多习作的理论,以一位同龄人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习作世界,不断地欣赏,不断地鼓励。笔者曾经在福建省第二届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歇后语编故事》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展示自己习作时,于老师面对一篇篇学生当场练习的作文,不是百般挑剔,不是“恶语相伤”,而是不断亮出满分,甚至给附加分。这堂课让学生无比迷恋,不知不觉中增强习作的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旦在学习作文早期产生习作的热爱,一定会为以后的习作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读写结合 找准训练支点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主要抓两件事,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事实上,阅读与习作密不可分。只有在阅读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才会在习作中迁移运用,所以提高习作水平,要加强读与写的紧密结合。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挖掘语言的训练点,反复坚持训练,促进学生言语表达水平的提高。
(一)、领悟遣词造句的精妙 学习准确生动表达
教材中范文,绝大部分是名家的代表作,字里行间都含着作者的匠心独运,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敏感发现文字中的表达精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思考、涵咏,直至发现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从而内化自身的语言表达。如教学三年级的《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精妙,我先让学生说说,“冒”字可以用哪些词代替?学生有的说“钻”,有的说“露”。接着让学生比较,用“钻、露”好,还是“冒”好?学生最后恍然大悟,“冒”不仅描写了荷花露出水面时的状态,而且有一个动态的含义在里面,以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荷花池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这样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生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遣词造句,长此以往,语言表达自然会受到熏陶,受益无穷。
(二)、加强随文练笔的训练 仿写中迁移提高
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或充分抓住文本的特点,有机进行表达训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几种方法:
1、模仿文段 活学活用
执教儿童诗《我想》,为了让学生学会作者这首诗的表达特点,就安排学生仿写一个小节,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想把耳朵安在白云上,任风儿触摸,随阳光沐浴,听啊,听——,听天上人间美妙的歌唱。这样的仿写格式近乎原文,学生明了儿童诗的内容时,也掌握了文章的表达方式。
2、巧用文本 激发想象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发现作者写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那美好的幻象,那丰富的联想,是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于是,我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表达特点,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在亮光中,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就写了这样一段话: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墙壁在火光中变得那么透明,透明得可以看见墙里面的东西。一排又一排整齐的书架,书架上放着一本本著名的书籍,还有许多精美的画册,有《格林童话》啦,有《雾都孤儿》啦,还有《格列佛游记》,数不胜数。我伸出手去,将一本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捧在手中,轻轻地抚摸着,正当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打开时,这本书神奇地自动翻开了,我欣喜地阅读者,沉浸在无边的喜悦之中,津津有味,多么快乐啊!多么幸福啊!
3、续写故事 迁移拓展
教学《穷人》一文,文章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渔夫拉开了帐子。”我就布置续写这篇文章的练习。学生各个争先恐后发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我让他们将课堂上发言的内容整理好,写成一篇文章。随文练笔的方式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最佳点”,一定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充分自由的表达中,将范文中的语言表达的精华,占为己有,从而提升习作的素养。
(三)、针对性开展专项训练 提升习作的技能
习作的方法,文章的谋篇布局等,不少教材也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师也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相机进行专项练习,强化习作技能。如学完《人物描写一组》,就可以进行任务专题的单向训练,包括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如学了《彩色的非洲》,就可以进行开头、结尾的专项训练,包括首尾呼应等。如学了《再见了,亲人》,可以进行抓住典型事例进行表达的专项训练。学了《白杨》,就可以试着进行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的专项练习。类似这样的随文练习,针对性强,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习作评改 体验习作乐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对于习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重心偏向快速批改,学生的“二次作文”,反而将教师的评、学生的改搁置一旁。江苏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在多年习作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学生在大量的写中,作文水平并不一定都能水涨船高,反而总是“原地踏步”。因此,教学中的有效地评与改是提高学生习作的重要因素。他在教学中形成了“欣赏——挑刺——指导(训练)”的作文评改模式,可谓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选题注重实效
在每一次习作讲评课上,管老师总是针对学生在当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然后从学生作文中抽取具有共性的点评内容,这些就是作文指导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欣赏,让作文变得快乐起来。那些富有现代感、内心感、节奏感、书面感、个性感的词句,都会在课堂上一一呈现,让学生欣赏中形成良好的作文自觉;其次是挑刺,让作文灵动起来。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感叹号病”“今天病”“还有一次病”,通过教师的火眼金睛,说理、讲解,诊断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给学生可行可用的方法,技术含量极高。如此讲评课,学生所得到的启示必将深刻,对于今后的习作必定影响深远。
(二)、指导含蓄有力
在习作评讲中,管老师从来都是将所有讲授的知识点隐藏起来,取而代之是幽默风趣的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明了习作的真谛。在写人的文章中,不少学生喜欢在文章的前面,中间、结尾中反复提到人物的品质,一次揭示中心。管老师巧妙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文要含蓄起来”的观点。通过“将盐溶于水”这样一个类比活动,解释得通透、深刻,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事情好比水,中心好比是盐,盐要溶解在水里,中心要溶解在事情里。这样的指导,引人入胜,让学生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修改跟踪评价
作后讲评课后,管老师还坚持跟踪学生修改自己习作,为了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开辟《评价周报》这个重要的平台,让学生踊跃参与。他还设计了《评价周报》“修改”积分卡,让学生给作文挑刺,从而获得“修改积分”,以编辑部的名义发给学生。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就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会改、乐改,习作的水平自然迅速提升。
四、盘活生活资源,拓宽习作思路
在学生习作中,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面对题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写作时,就绞尽脑汁,痛苦不堪,自然出现讨厌作文的心理。如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盘活学生的生活资源,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那么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可能如鱼得水。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办法是:
(一)、生活日记 让学生积累材料
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笔者要求学生写的日记以“真、小、美”为原则,所谓“真”就是让学生自己记录当日所见所闻所感,绝不造假;小,即日记不要求长篇大论,只要百字左右即可;美即根据自己日记的内容添加插图,让它更加美观。这样的日记,由于降低了难度,学生完成起来轻松。既可以锤炼文字,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一旦写起作文来,内容就呈于眼前,浮于笔端。大可不必殚精竭虑,叫苦连天了。
(二)、自由命题 让学生乐于习作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题目,形式较为单调,往往不易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教师可充分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知识实际,自己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喜闻乐见的习作题目。可以出一些与学生家庭和学校密切相关的一些题目,如《当我迷路时……》《我第一次受到威胁》;还可以出一些激发大胆想象、参与社会,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一些题目,如《一次太空之旅》《将来房子应该是怎么样》等,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一见就喜欢,自然就乐于动笔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存在的种种低效的现状,确实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如何打破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坚冰,真正提高小学作文的的实效性?唯有从以上所述四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让学生喜欢真正爱上作文课,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得到明显的提升,当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如果我是语文教师》[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林敏
学校:福州市中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