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郭晓敏:给力方法 有效阅读

发布时间:2015/2/2 10:02:01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听说读写训练、好词佳句积累,课内课外互补等,都将成为促进有效阅读的奠基石、营养品和催化剂。

关键词:培养  有效  阅读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母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涉及到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教学等多种方面。那么,该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本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让听说读写训练成为有效阅读的奠基石

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而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倾听、说话、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听说读写训练成为有效阅读的奠基石。

(一)学会倾听,积极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独立思考,前提是善于倾听,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听”就是“读”,用耳朵去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由于整篇课文都没有标注拼音,这给部分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上产生一些阻碍,此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讲述的是小壁虎向动物们借尾巴这个有趣的故事。接着再指名分段读,鼓励学生们一边专心倾听,一边认真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找谁借尾巴?最后借到了吗?教师采用了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耐心去听,静心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更调动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致,长此以往,阅读与思考就会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图文结合,引导说话

低年级的课文中大部分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些色彩缤纷的插图外,还包含着学生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故事情节。如果说,让学生图文结合地“读”是一种输入,那么让他们图文结合地“说”便是对语文信息的一种输出了。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文对照,再读课文,一定会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那六组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由于课文中的每一组插图都体现了一个故事情节,旁边的一段段文字就是对这些插图的表述,学生图文结合,畅所欲言,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能轻松把握课文中的内容。从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提升。

(三)鼓励多读,品味语言

1、指导读的方法。一味地多读,不教给方法,不注意形式,不培养好的习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益处。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朗读时,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对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缺乏理解,因此经常出现“唱读”、“指读”现象,一篇课文通常要反复读上至少三遍才可以达到完整、较流利、基本正确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一些长句、难读句子的分析、指导和品读,刚开始要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再带着他们练读,接着在轻重缓急、停顿节奏等方面加以指导,然后放手试读、交流读,再让学生展示读,真正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品悟语言的能力。

2、培养读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应该是快乐的,活泼的,富有感染力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倾听美的旋律,感受美的形象,激发他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的读,如配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让学生读而不疲,读而不厌,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更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仿中学写,轻松练笔

写离不开读,写以读为前提,读为写打基础,因此,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寻找一些仿写的训练点,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去创新,去填补,这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阅读反馈方式。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通过仿,试着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也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象,再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不同,完成小练笔,一起把观察到的雷雨天气的景象转化为自己的文字,共同分享创新的快乐,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让好词佳句积累成为有效阅读的营养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也提出了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课文阅读篇目及必背诗词。可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挖掘材料,及时积累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安排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教育内容,如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等。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比如:在学了《画家乡》这一课后,让学生把描写家乡特点的句子摘抄下来: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等等。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要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学会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并及时积累。

(二)交流分享,培养兴趣

让兴趣成为动力,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准备一本摘抄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设计一些好看的图案,同时在班内安排定期展示,互动评议,交流分享,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收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去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分类整理,养成习惯

有目的,有计划,有具体方案的分类和整理,才是正确的积累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因此我让学生为自己的摘抄本归类,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等等,再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分类摘抄到相应的那一部分中,以便于自己在今后的习作中查阅、借鉴。

三、让课内课外互补成为有效阅读的催化剂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前沿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又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因此,阅读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利用自己购买的书,家里的网络资源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阅读平台,同时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掌握的学习规律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两者相辅相成,互动互补,成为有效阅读的一支催化剂。

阅读,可以放飞思想,流淌个性,阅读,可以汲取知识,提高素养,就让有效阅读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心灵鸡汤”吧!

 

作者:郭晓敏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