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玉:略谈学生快乐习作“三策略”
发布时间:2015/2/2 11:19:13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快乐习作,是我不懈的追求。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略谈引导学生快乐习作的三种策略。
一、仿写写出新感觉
著名作家矛盾先生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在课堂上,遇到优美的片段,我总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试着自己仿写一段。在仿写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能找到写作的感觉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第九册《我喜欢》有个片段: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认为它们享有同样的尊荣。”
读到这一段,我问:“同学们,除了这些花,你们还认识什么花?”孩子们都举起高高的小手。顿时间,黑板上布满了花的名称:荷花、杜鹃花、牵牛花、月季花……
我接着又问:“同学们,你们可以在这些花的名称前面加上修饰词吗?”孩子们又一个个跑了上来,有的从花的颜色上写,有的从花的品格上写,有的从花的形状上写,写得出乎意料的好。
最后,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花也来写一段,没想到在短短五分钟内,就有一大半的孩子完成了。下面是同学们仿写的几个片段: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纯洁的百合,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小巧玲珑的丑菊,以及洁白的水仙花。我也喜欢河边不知名的小野花,红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紫色的、各种各样的小花,让我眼花缭乱。”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温馨的康乃馨,纯洁的百合,五颜六色的月季花。我还喜欢生长在大树旁不知名的花,十字形的,太阳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三角形的,平形四边形的,各式各样,美极了!”
……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也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方法把脑中储存的东西写下来。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找到方法去模仿写作,不但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而且为他们以后的创造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变换方法写心理
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时,我问孩子们:“你们犯错误以后的心理是怎样的?”很多孩子都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例如:内疚、自责、忐忑不安等。我跟孩子们说,其实这种心理不仅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写。
我出示了《成吉思汗和鹰》中的片段 :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他自言自语:“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让学生感悟成吉思汗当时的懊悔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出来的。除了语言描写,还可以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等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写出了精彩的心理小片段:
“跑出几步,我放慢了脚步。心里忐忑不安,好像有许多人看着我,他们的目光是那么严肃。我想:我可怎么办?还给那位阿姨吧,一块到嘴的肥肉怎么舍得丢呢?不还吧,心头就像压着一块沉重的铅石,怎么对得起养育我的父母,更对不起辛勤培育我的老师,我望着同伴发愣。”
从一个词到一段话,需要用眼细细观察,用脑去放大镜头。生活中的片段是变化万千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丰富的,有时悲,有时喜。悲和喜不是像闪电,而是有一个过程。引导孩子们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就像送给他们一把钥匙,去打开写作的大门。
三、即兴习作添乐趣
钱穆先生在执教小学时,很重视学生的即兴习作。一次午饭后,钱穆要求学生写作文,题目就是《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其中一篇将它抄写在黑板上。这篇作文是这样写的:“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有曲折,有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咸了些。”这一句话最有乐趣,也是最有价值的。这样方法就像蜻蜓点水,没有很重,却能泛起层层微波。
回想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我也常常有过让学生即兴习作的经历,但更多的是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写作的快乐。
一节晚自习课上,学生们正在认真地做作业。这时一个陌生人走过来问:“老师,您班上有没有一个叫李春林的人?”我是这个学期刚来的语文老师,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要不去四年级或六年级找一找吧。”这时班上一个比较爱管事的孩子,睁大着眼睛说:“叔叔,他已经不在这读了。”家长走后,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说着李春林。以我平常的经验,这节自习课,孩子们是不可能安静的。我干脆大声地问:“你们都认识李春林吗?”
同学们非常兴奋非常齐声说:“是!”
“那谁来告诉老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很淘气!”
“他很坏!”
“他不讲卫生!”
“他很搞笑!”
……
同学们七嘴八舌,一脸的兴奋,我趁机说:“要不大家把关于他的,印象深刻的事写一写,这样老师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他。”学生们开心地接受这个任务。只用了十分钟左右,同学们记忆中的李春林就跃然出现在他们的纸上。
学生香霖这样写道:
“李春林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学生,他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眼睛只要一转,我们就得注意,一定有什么搞笑的事情发生。他长得很瘦,不过手臂可有力气了,每一次班里的重活都是他抢着干。
我跟他住同一个宿舍。有一次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鞋子都不见了。同学们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光着脚跑去跟生活指导老师讲,有的在生闷气。只有李春林很平静地坐在床上,眼睛转来转去,脸上挂着一丝得意的笑。最后我们在卫生间找到了鞋子。生活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还不认错,大声说:“谁叫他们有东西吃不请我。”后来他被老师带到了办公室。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有时他令人很讨厌,但有时他又是一个热心肠。每一次一到大扫除,有什么重活,他总是第一个举手,主动要求去做。别说,他干活的样子,还是很带劲,拖地板,他从头到尾都不抬头,两手可用力了。不管多累,他总是满脸笑容。所以,劳动方面他得到的表扬是最多的。
他就是这样有时让我们烦恼有时让我们敬佩。”
“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勿宁说是在实践。”让孩子们多一些写作上的实践,比教一百种写作方法更有效果。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把握住学生习作实践的有利时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有内容可写、乐意写。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学的兴趣,当兴趣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的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我认为,无论是何种写作知识的传授,只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并愿意去写,那就是我在习作教学上所获得的最大成就。
作者:李梦玉
学校:泉州南少林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