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娟:新课程理念下“快乐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2/2 14:53:41
作文是什么?可以打一个比方,它就像给自己心灵打开的一扇窗户,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见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爱写。不仅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老师也怕指导作文。老师们指导作文的感觉就是“怎么也撬不开学生的脑袋”,作文指导课也显得十分生硬、枯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让学生走入生活,去说去写生活,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习作是有实用的东西,从而对作文产生好感,产生趣味。 所以本人根据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兴趣入手,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新颖且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教法,引导学生写作文,变“怕作文”为“乐作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究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作的兴趣。
通过平时对孩子们的观察了解,感觉到孩子们对画非常感兴趣,无论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连环画,还是没有几个文字的漫画,看起来就爱不释手,有时上课都偷着看,画画就更不用说啦,美术课上画不完的画,课间也不出去玩,趴在桌子上一直画完。瞧着他们那认真的劲头,真是让人感动。顺应学生的兴趣,我就把“画”引进作文教学,与“说”巧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说清楚所要表达意思的能力。例如,有一次写自己喜欢的水果,我让学生回家先自己思考选择,有的同学带回实物,有的同学则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构思。甚至用上连环画和漫画表达自己吃这种水果的过程或对这种水果的品种再创,想象特别丰富。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构思创意并在班上讨论。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再动笔写成文章,一气呵成,其乐融融。
二、感悟生活、体验实践,让学生乐于写真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也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的方向——生活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但是从学生现状来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如:在习作《XXX,我想对你说》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事,去写身边的事,去写身边的人。先让他们补题,孩子们非常高兴,说出了许多题目,而且都能在本子上拟出10个题目。在愉悦中完成了命题的创新,写熟悉感兴趣的见闻及生活中的苦恼和欢乐。一个学生命题《妈妈,我想对你说》,文中写出了妈妈爱打麻将,家里边阴云密布,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我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面对清锅冷灶,爸爸也不愿意回家,多么希望找回过去一家和和美美的日子啊!后来,我把这篇作文给她妈妈看了,她妈妈竟然泪流满面,说孩子大了,懂事了。自己再也不打麻将了。作文挽救了一个家庭啊!
三、课内得法、课外积累,让学生会写、爱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述自己的意思。”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也有了习作的源泉,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说清楚,想写的写充分,写具体。这就是写作方法问题。尽管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习作技巧训练,但利用课文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好的表达方法是必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境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一篇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在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指导学生抓住“形、色、味”写出水果的特点;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花》时指导学生学习写花开放的不同姿态以及运用想象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写作重在积累”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是如何有效积累。只有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习作能力。所以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学习了《猪八戒吃西瓜》,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读一读《西游记》,不必强求统一,可以读少年版的,可以读带画面的少儿版,也可以读某些章节,当然读原著更好。然后一同来“读《西游记》,说《西游记》,议《西游记》”,读出最感兴趣的章节,说说喜欢的人物性格,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评价。活动之后,《猪八戒吃西瓜后传》《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不喜欢唐僧》等文章会让你意外收获惊喜。另外,引导学生办小报,建立积累本,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内将“一” 举起,在课外反之以“三”,使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读书,善于积累,乐于写作。
四、营造畅谈氛围,让学生乐于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学生的习作不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伙伴之间的交流,有时会起到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学生互为老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了竞争的良好学风,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了思想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作文的规律,提高了写作能力和综合修改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受到了益处。
总之,本人觉得快乐作文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作者:杨晓娟
学校:武夷桂林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