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许乌敕:语文课前预习指导初探

发布时间:2015/2/2 15:21:13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然更应重视预习。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下列几种现象。

1、预习要求不具体。

老师布置作业时,只说:“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课第XX至XX页。”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 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2、缺少预习的方法。

学生不会预习,很多学生只是读读课文,或从身边辅助资料中抄一些段意、句子含义、中心思想等,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动脑的不良习惯。

3、预习得不到反馈。

晚上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应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现我就在本学期即学生预习的一些做法做简单小结。

一、明确预习要求

开学初,我就先向学生明确语文预习的基本要求,发放“预习小帮手”,要每位学生按照“预习小帮手”的提示进行预习,并请家长配合监督。我以为预习应立足于以下三点: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字词。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等途径,积累生字新词。做到能认,能写,能理解。2、大致了解作品内容,通过预习能自己解答课后问题。3、通过预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一篇文章能掌握到以上的内容,反复读几遍,一般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文本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感受,有了充分的预习进入课堂自然会有所收获。

二、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并不只是将上课内容简单浏览一下,而需要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就是预习学习法。那么,预习要做哪些事?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句、篇章结构、困惑疑问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

课前预习不可少, 读查划思最有效;
预习主要有四法, 借鉴活用知识牢。

1、读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是手段的统一。这样说来,预习中学生自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预习一篇课文时,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查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书、网络,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待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把语文课的内容延伸到了课外,也做了资源共享。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2、划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2)划出生字词语;(3)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口”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描写优美的句子用“……”,不懂的地方打上“?”。这样形成习惯,到上课时,就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3.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在预习课文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以《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为例:可以把描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语句、成吉思汗的心情、语言、鹰的动作的句子划出来,有的可以打上重点符号,并在书旁注上自己的评点。这样,在自己的赏析下,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应尽量少布置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到了中年级,就可以把预习活动"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到了高年级,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

三、 重视预习检查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有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我逐一翻阅预习笔记本,看看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学生特别看重我的批改,只要看到本子上有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就会乐开花。

怎样检查预习情况?我的想法:(1)课前检查预习笔记(或预习小帮手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2)课堂提问检查,并及时调整、反馈。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

 

作者:许乌敕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潘径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