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玮:浅谈活用课后选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5/2/2 15:26:3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第2册开始,就在课后选择了几篇与课文配套的选读课文,作为拓展阅读的补充。《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新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础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教材单元组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统整性。”在教参中也专门对选读课文进行编写意图说明:课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课根据课文内容插入相关队员,也可以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第六册教材P17)“教科书后附的五篇选读课文,不做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江都课文进行教学。可以引导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第二册教参P8)  

很多老师认为选读课文即为自选,没有教学指导的必要,殊不知这些选读课文亦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刻意安排的精品,这些选读课文也十分精彩。特别是能巧妙地配合必读课文指导拓展阅读,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选读课文的题材、内容、主题进行分析,找到与之对应的必读课文。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或辅助、或互助、或调整、整合,巧妙地让选读课文抛砖引玉,进行加深课内了解,拓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让选读课文绽放精彩!

一、辅助,必读拓展到选读

教学中要以必读课文为主,多数选读课文是根据单元主题选登的。它们起到辅助课内教学的作用。对这一类选读课文的指导阅读可以加深对必读课文主题的理解,对写作方法的认识,和对内容的拓展。

1.内容拓展:第4册中的选读课文《春风吹》对应本册第一单元“找春天”的主题。其中“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树......”与《春雨的色彩》中“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异曲同工,巧妙对应。第3册的选读课文《秋天》也是本册第一单元“秋天的图画”中“绚丽的一笔”。相同内容的拓展选读,展示了更加丰富的四季美景,是对课内课文的有效补充。第5册的选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写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好学善思、不懂就问、求知若渴的故事;《做风车的故事》讲的是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永不放弃的钻研精神。这两篇选读课文与本册第二单元《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如出一辙。李四光同样是在玩耍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不仅解决了问题,更发现了新的研究成果。选读课文的拓展阅读引导孩子从名人故事中得到启发:要成功,从小就要多看多问多学。

2.主题拓展:第6册第五单元是爱的主题教育。有启发父母之爱的《可贵的沉默》;有揭示母爱的《妈妈的账单》;有体会友爱的《她是我的朋友》;更有揭示博爱的神话故事《七颗钻石》。《七色花》是契合这个单元主题的选读课文。主人公一开始得到魔法只想到为自己服务,后来慢慢意识到帮助他人才是最大的快乐。于是学会心中有他人,学会爱别人。阅读选读课文加深了对“爱”和“付出”的理解。

3.写作方法的拓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对于孩子来说不好理解。在教学第6册的《太阳》时归纳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但孩子不甚理解。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同样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来介绍地球。课后指导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特别是用在课内学到的说明方法来理解这篇选读课文,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使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更清晰。

二、互助,必读与选读对比

选读课文与必读课文相结合教学,常常是相辅相成、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恰恰更好地展示了各自的写作特点或巧妙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教学,可以达到“1+1>2”的好效果。

1.主题的对比:第3册中第五单元是以“友谊”为主题的一组课文。读过《蓝色的树叶》后,林园园对朋友的吝啬让人觉得失望。选读课文《小鸟和牵牛花》却展现了好朋友互帮互助的纯洁友谊。两篇文章一正一反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对比阅读教学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和诠释。

2.内容的对比:同一个主题可用不同的故事来揭示,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来诠释。如第6册第七单元要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展现了我国救援队在国际救援任务中的出色表现和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选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则讲述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在我国战场上临危不惧、舍命救人的感人事迹。两篇文章相得益彰,更使同学们感受到国际情谊的内涵和互助友爱的珍贵。

3.写作顺序的对比:许多写景的文章都是并列段的写作结构。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如第5册写景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结构成文,其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但在对比《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后就会发现,虽然都是并列式结构,侧重点都有不同。写景可以从季节、方位、特点等方面入手。选读课文《五花山》以四季为线索,为“五花”的得名为内容展开描写,结合多种写作方法。这样的对比使文章脉络更清晰,对文章的布局了然于心。

三、调整,选读优于必读

有些选读课文在选材、语言、布局方面比必读课文更胜一筹。主题更加突出,故事更加生动,语言更加优美,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其适当调整,以选读课文为主,必读课文为辅,结合教学。

1.内容更亲切。第6册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表达思乡情感,描写家乡特色的文章。文中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杨梅的颜色、形状、味道、变化。表达了对杨梅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眷恋。“杨梅”对于厦门的孩子来说很熟悉,更有亲切感。相对于必读课文《珍珠泉》里介绍的乡间风景、田园情趣,《我爱故乡的杨梅》更好理解,更有指导性和地域特点。又如:第4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民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必读课文《最大的“书”》用川川观察岩石来例证。但是选读课文《一次有趣的观察》则记录了小作者观察、发现扁豆蔓儿向右转的惊喜过程。这是同学们都可以亲自实践的科学小实验,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因此,教学中,我做了调整,“重用”了这两篇选读课文,让必读课文作为辅助略读。由于选择教材从学生出发,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2.主题更突出。同样是要揭露“人各有长  取长补短”的主题,必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更多的是对话的精彩描写展示了两个性格迥然的角色。且学生对柳树、枣树的认识不够直观和清晰,对课文的理解也停留在“不能嘲笑别人”的基础上。选读课文《骆驼和羊》就更直观了。骆驼高,羊矮;高有高的好,矮有矮的妙。教学中,先教《骆驼和羊》,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再教《小柳树和小枣树》,使学生意识到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的调整,使选读、必读都发挥了最好的教学作用。

四、整合,“打包”选读必读

新课改“活用教材”的理念倡导把单元课文“打包”,整合教学。其实,选读、必读课文也参照此法,“打包”教学,抛砖引玉、拓展阅读。如:第2册的选读课文《好孩子》、《象鼻桥》与必读课文《小伙伴》、《夏夜多美》都是描写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故事,可以“打包”教学,启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爱的教育》、《双桅船经典童书》、《狐狸列娜的故事》。许多同学阅读了美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品《夏洛的网》。“你不会死的,我一定会救你!”这就是一只小蜘蛛夏洛特的承诺。我们一起去聆听了这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感受着故事中的角色所洋溢的高尚的爱、善、美。这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一头小猪威尔伯与大蜘蛛夏洛的故事充满童趣与张力。大家互相守护、互相关怀,友谊、亲情,伴随着威尔伯和蜘蛛孩子们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从课内到课外拓展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又如:第6册中的第八单元是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可以把选读课文《除三害》与其“打包”教学。《除三害》讲的是古时候周处杀猛虎、除恶龙的故事,既是民间传说,有具有神话色彩。与《西门豹》、《女娲补天》等课文结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能入选到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且各有各精彩!经典作品是厚重而凝炼的,往往在精巧的篇章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而小学生年龄尚幼,人生体验商浅,心智发展不成熟,诠释、理解传统文化的内蕴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利用课后选读课文作为一定补充是很有必要的。选读课文的指导阅读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宽眼界的大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将选读课文的指导列入备课中,精心选择、巧妙安排,让绚烂多彩的选读课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绽放精彩!

 

作者:张玮

学校:厦门市湖明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