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芳:写作,从低段做起
发布时间:2015/2/2 15:36:35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话,习作有着共同的标准:留心周围事物,写出真情实感,并能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作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就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创造发挥想象。
一、生活中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 对于孩子写作难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为孩子们积累生活的素材。
1、感受生活
例如,一下有一单元关于父母亲对自己的爱的章节,我安排学生也随笔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先在课堂上说一说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因为就是说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无论“大爱”还是“小爱”都争着要跟其他人分享。之后我就让学生把它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其中我们班一个女孩是这么写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智慧的双手为我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教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我,都是为了让我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由于我的年纪小,还不懂事,经常惹你们生气,是你们的耐心教导,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使我学会做人。记得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能不那么害羞,叫爸爸带我去工厂认识那些叔叔阿姨,跟他们谈话,渐渐的我能主动去跟他们交谈了。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冷天热,你们都能准时送我上下学。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对我的期待……。
从这孩子的文章中,我能深刻的感受到她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所以才能写的如此感人肺腑的话。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带给你的点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发展,肯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2、实践生活
为了日后让孩子能够把作文写的好,在低年级的时候我就经常让他们一周写一次随笔。记录你印象深刻,好玩的趣事,即使你用的语言不美,用的词语不多,这都没关系,能真实的记录你的点滴,把你想表达的话表达清楚就好。同时我也时刻为孩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先从书本上圈画出一些简单易记的词句,教他们怎么应用在他们随笔里,并且有计划进行一些生活实践。比如养小动物,我就让孩子们在家自己养喜欢的小动物,同时我也带了一个鱼缸放在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养鱼,并且轮流照看它的吃以及换水工作;在五一劳动节,借着节日,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最光荣;我是“小大人”,向家人学习做一道菜。我要求孩子能如实的去做,并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以下是一个孩子在我是“小大人”实践中,这么写道:
太好了,我期盼已久的星期六来了,因为奶奶答应教我煎荷包蛋。
第一次下厨,我很兴奋,奶奶先帮我把煤气灶打开,等了一会,我倒进少量的花生油,只听见油在锅里噼里啪啦的响,仿佛在告诉我可以下锅了,看到冒了点白烟,奶奶教我把蛋打破轻轻放到锅里,油到处溅,因为害怕我早躲的无影无踪,还好有奶奶的帮忙,把蛋翻过来,就这样总算把蛋煎好了,我想把它拿出来,奶奶告诉我要放点酱油才会香,我就往上面倒了一些,一会儿,香味飘满了厨房,,我把它们铲进盘子里。
看着这盘煎蛋很好吃很香的样子,真让人嘴馋,于是我迫不及待拿了筷子先吃一口,吃了还想再吃。
晚上,爸妈回来了,全家围着吃饭,因为蛋是我煎的,他们吃的时候都很开心,我向爸爸妈妈表示,我要经常做这道菜给他们吃,他们也夸我是好孩子。
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二、创造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们的教育不应使学生成为含羞草,什么都不能去说,去做,成为脆弱、呆板、老气横秋、缺乏自信,个性的学生。我们要允许他们有创新,让他们充满灵感和想象力。
1、把图看“活”
小学生的思维是难以琢磨的,他们善于想象,我们老师要适时引导孩子把静态的图想象成动态的,还要引导他们大胆的想象,会想就会说,会说自然就会写。
低年级最初的习作就是“写话”,对他们没有字数的要求,也没习作的类型束缚。只强调把图看清,并给以提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就只要求能把一句话讲清楚即可。可是我认为这样是不够的,仅仅简单的把图意说一说,写一写似乎太简单,所以我经常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把图看“活”了,比如,他们可能会有什么对话?结果如何?能写多一点尽量写多,最好用上好词,让文章充实些。
2、续编故事
在一下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中,它是续讲故事,教学时,出示课件,教师导语:哇,今天天气可真好啊,小兔高高兴兴地在路上散步,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他怎么那么着急呢?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向小兔走来想干什么呢?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互相交流,我也随机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交流,学生创编的故事真是意想不到,在一番修饰下,学生把故事情节描绘的栩栩如生。而后的上台交流反馈就更精彩,学生听得都笑哈哈,掌声一片。临近下课我布置写话任务,学生乐写,要写,会写,原本被局限的思维空间被众人给开阔了。以下是几位学生的故事情节描写:
①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他走来。他来到小兔面前,气喘吁吁的说:“小兔小兔,我们赶紧跑,森林里有一只黑色大怪物。好吓人啊,我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小兔听完,也吓了一大跳,跟着小松鼠边跑边喊:“怪物来了,大家赶快跑。”跑了很久,发现怪物没跟上来,小兔就问松鼠:“那只怪物长什么样子?”松鼠说:“看到它我都吓的赶紧跑了,没看清楚。”后来他们商量着,决定去找狮子大王出面,解决森林里的大怪物。
②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他走来。他满脸黑呼呼的,还有一股烧焦味。小兔问他:“你怎么啦?”松鼠说:“森林着火了,火太大,我一个人没办法救火。你赶快叫些人来帮忙扑火。”小兔听完以后,赶紧跑回“动物村”叫了许多小动物来灭火。在大家的努力灭火下,总算把火势控制住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得救了。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发展的,主要经过说话、写话和习作三个过程,而且前一个过程是后一个过程的基础,它们之间每个过程是不可跨越的,对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是写话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对学生以后写作能力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生活的实践体验,没有情感的真实触动,没有精神意识的思考与反馈,学生写出来的,只能是为作而做:叙述枯槁无味,议论苍白无力,抒情虚假浮华。
因此每次布置的写话或者随笔,在基于他们能说会道后的‘作品’展示,感觉的出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用的好词好句多了,内容也丰富了,为了鼓励孩子们能持之以恒,在每周我总挤出时间来交流这些写的好的学生,并且把书写较为工整的'作品'复印出来,并注意引导孩子们明白这些好词好句来源于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从而激发学生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并把每一期的‘作品’装订成一本小小精美的故事书,做为班级孩子创编的课外读物,孩子都兴奋无比,也颇有兴趣。
作者:陈贤芳
学校: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